“好,那娘親就等着那一天”,蔣月華摸了摸他的腦袋。
吃完飯後,蔣月華将去市集買回來的泥人還有書箱遞給俞安。
俞安高興的玩了一會兒,而後便又開始在桌面上寫寫畫畫,蔣月華見此便道:“怎麼不用毛筆寫?”
“先生說過幾日正式教我握筆寫字,不叫我自己寫。”
看來劉先生挺喜歡俞安,如果真的能夠得到額外加課的機會,這對于俞安來說是件好事。
因此,蔣月華也不管劉先生是不是客套話,當下便收拾了一些米面和肉,帶着俞安提前去了私塾。
叩開門後,蔣月華見開門的正是劉先生,當下便笑道,“聽俞安說您有意叫他中午留在私塾學習,因此特送來他的口糧。”
劉先生并不推辭,接過之後也道“你便是不來,我也要去你家。”
“俞安聰穎好學,是難得的可造之才”,他看着手裡的精米和細面又道,“聽說你家裡艱難,這次我便收下,日後不必再送了。”
蔣月華連忙道:“從前是艱難了一些,但前些日子學了一門手藝,可以賺錢養家,夫子不必客氣,否則我倒不敢将俞安送來了。”
說話間劉夫人也走了過來,蔣月華又跟她閑話了一番,禮數到位之後便徑直回了家。
剛到家,春妮便帶着三個哥哥過來了,蔣月華給他們指了一下雞窩的搭建範圍,哥幾個便開始動工。
這三人都是屬于話不多的,再加上蔣月華寡婦的身份,更不适合走得太近,因此他們便隻悶頭幹活。
蔣月華站在一邊想要幫忙卻無從下手,隻得和春妮一起去廚房忙活。
沒一會兒功夫,春妮的三個嫂子也過來幫忙。
四個女人在廚房一邊摘菜洗菜一邊說着八卦,時間倒是過得很快。
備菜的時候,春妮的大嫂趙氏見蔣月華切了這麼多肉,又拿出海魚山貨,當下便也從家裡拿了一些食材過來。
兩家的食材一湊,便整出了八菜兩湯,其中酸菜豆腐炖肉片,紅燒肉,香菇海魚炖排骨,木耳炒肉這些硬菜,對于農家來說,可都是過年過節才能吃到的好東西。
飯菜預備好後,雞窩也搭建好了,比原先大了一倍多。沒一會兒功夫俞安也從私塾回來。
見人都齊全了,蔣月華便去劉家将劉大娘和俞大叔以及幾個孩子全都請了過來。
劉大娘到了之後看着滿桌的菜雖然高興蔣月華對他們一家人的重視,卻又忍不住道:
“月娘,聽說你想要靠養雞賺營生,這很好,隻是你将來掙這幾個銅闆不容易,千萬要節省些,日後有事直接跟大娘說,不必做這樣的好菜。”
蔣月華自然又是說了一番場面話,見幾個孩子看着菜都咽口水,連忙單獨分出一桌,讓孩子們先吃。
等春妮三個哥哥換下汗濕的衣服,大人那一桌才熱熱鬧鬧的開席。
期間劉大娘還去自己家拎來了一壇黃酒,衆人邊吃邊喝,倒是好一番熱鬧。
吃完之後,春妮還有三個嫂子留下來幫蔣月華一起收拾殘局,其他人便先離開了。
回家之後劉大娘忍不住感慨,“月娘真真是頂好的一個孩子,隻可惜命不好,這孤兒寡母的,日後有什麼事,你們一定要搭把手!”
“這是自然”,兄弟兩個雖然喝得有些多,但都鄭重的應承。
這一頓飯吃完,兩家人的感情越發蜜裡調油,劉大娘簡直将她當成親女兒,就連每日的豬草都不用她去打,直接讓家裡的孩子送過來,凡是需要出力氣的活兒都讓俞叔包辦了。
鄰裡融洽,日子便過得順風順水,雞窩擴建之後,蔣月華又陸陸續續在村裡收購了二十隻正下蛋的母雞。
這下村裡人也都知道她想要靠養雞掙錢的事,有些好事的大娘經常跑到蔣月華家裡,見果真每隻雞可以下五個蛋,一個個都變着法的打聽養雞的訣竅。
蔣月華自然不可能告訴她們,便一概含糊的應付過去,有實在不要臉,仗着長輩窮追不舍的,都被劉大娘還有春妮罵了回去。
這下被惹惱的人便在村裡說閑話,說蔣月華一個寡婦不好好守寡,反而瞎折騰。
自己不想着孵化小雞,卻花幾倍的錢買母雞,這樣能掙幾個錢?
别到頭來錢沒賺到,反而将最後的幾畝地賠了進去。
這樣的閑話有不少都傳到蔣月華的耳朵裡,隻要不是壞她名聲的謠言,她一概沒理會。
不遭人妒是庸才,如果她揪着不放跟人争論,反而會成為話題中心,蔣月華隻當沒聽到,果然過了幾日便沒人再說了。
如此一連過了半個月,在春妮的幫助之下,蔣月華養雞的事業倒是走上正途。
這些日子以來,裡裡外外一共積攢了6980個雞蛋,好在有系統buff的加持,雞蛋的保質期延長到了一個半月。
不然她也不敢積累這麼多,這些雞蛋如果能夠以兩文錢一枚的價格賣出去,那麼她便差不多可以賺14兩銀子。
這樣一來,養豬場就可以解鎖了。
至于如何賣出這麼多雞蛋,蔣月華這些日子也想了想,最好是能供應給酒樓食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