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種牡丹,各一百棵,汴錦兩百棵,空出的部分,立即播種補上。
養雞的木栅欄,一塊一塊立起來,敲進土裡,為防止被風吹倒,又找了木頭作為斜支撐。
養雞的二十畝地上,空當當的,隻有黑土。白鳳烏雞其實也吃蔬菜葉子,幹脆在這二十畝地上先撒上菘菜、菠菜種子,再種上林檎、梨樹、水蜜桃、櫻桃樹,每畝地二十棵樹苗,一共四百棵,作為栖息樹,果子也可以喂雞。
三隻白鳳烏雞,還挺有精神的,尤其是那隻公雞,戰鬥力杠杠的,伸脖子就是啄雲初一口。
隻是,那兩隻榛雞奄奄一息了。
雲初立即給它們喂了泉水、大米,先放在籠子裡養幾天,熟悉一下環境再放出來。
在七畝地上,各撒一點點蔬菜種子,反正給家裡人吃,每天也吃不了多少,多餘的讓蘇葉送給街坊。
幹活一晚上,喝了好多泉水,又洗了個澡,才回去睡覺。
·········
每年桃花盛開、山溪暴漲時,鳜魚才從山溪石縫間躍出水面,鮮美難得。
汴京隻有等到清明前後才能吃到,上次青木和竹瀝在東華門外賣魚,雜買丞江吉見魚特别鮮活,就一起買下了,隻是嫌棄數量少了點,宮裡人口多,用江吉的話說,兩百條魚,還不夠喂宮裡的禦貓。
宮裡買魚,都要一尾三斤以上的,每日采購北魚五百尾,南魚鳗鳝鲳鲚和海貨蝦蟹蛤蚌各五百斤。
前日青木正好遇到江吉,宮裡妃嫔們都催着他再去買幾百條,上次那一點簡直是嘗一口鮮,比以往吃的桃花鳜肉質更肥美,日日惦記。
空間内的桃花鳜、鲈魚,每條魚産籽都是密密麻麻上千粒,經過一段時間的生長後,滿滿的河道底部,都是黑壓壓的魚。
雲初各撈了三百條桃花鳜、鲈魚,讓青木和竹瀝去東華門口賣魚。
自己另外撈了二十條桃花鳜和鲈魚,放在竈間,留着給家人吃,或者蘇葉拿去送街坊,禮尚往來。
雲初很喜歡下廚,上輩子都在治療中度過,這輩子,終于可以過上種地、下廚、賣花、打魚的小日子了。
親手烹饪桃花鳜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大宋家家戶戶都用石碳做飯燒水,很方便。
魚肥刺少,中小火慢煎至兩面金黃,再加入蔥、姜、蒜,小火炒香,加入少量黃酒,少許糖霜、醬油,加水,小火炖煮一刻鐘,收湯汁。
每年隻能吃上一回,每到開春,一盼桃花開,二盼鳜魚來。
在院子桃樹下,桃花缤紛,一家人圍着石桌,坐在桃樹下,喝着桃花酒,吃着桃花鳜,再簪上一隻桃花,人比桃花豔。
烹好了五條魚,選了五隻定窯白瓷盤,小心盛好。
又炒了一個醋溜菘菜、一個油焖茄子。
青木很詫異,“阿姐,每人一條桃花鳜,今天是啥好日子嗎?”
雲初笑眯眯道:“慶祝咱們兩個鋪子,一個園子,走向正軌。生藥鋪還接了個大單。”
蘇葉道:“阿姐,你十二歲進宮,進的也不是禦膳房啊,怎麼會下廚燒菜呢。”
雲初想了想,隻能現編一個:“各宮妃嫔,有的受寵的或者高位妃嫔,還是有自己的小廚房的,我在馮婕妤那裡就下過廚。”
百薇吃的津津有味,“阿姐,這鳜魚真好吃,肥美的魚肉蘸着湯汁,刺還少,好喜歡,以後能經常吃嗎?”
雲初寵溺的笑道:“這段時間都可以,估計過了春季就沒有了。”
竹瀝道:“我看那些南魚和海貨的船,日日都從汴河下遊送上來。汴京魚商從西郊車魚坊買了北魚,沿汴河下來送到城西青鱗坊,再發賣給城裡各處魚市。”
雲初突然想起了魚行,每天清早天不亮,數百個魚商聚在車魚坊,上遊的魚販把魚運到這裡,賣給魚行,魚行再分賣給各個魚商,魚商趁早運進城去趕早市。
行有行規,旁人不得插手,除非背後是汴京勳貴、外戚、紫袍大臣。
比如汴京最大的店宅務,背後是蔡家人。
右相章相公的家人,就開着州東的仁和酒店,常年都備有百十套供餐廳館閣使用的餐具,全套設備,不許缺少任何一件。哪怕是兩人小酌,使用的一套銀制器皿就價值一百兩銀子。
青木笑道:“之前七哥帶我見過魚行行首汪離,明天我帶上拜帖和精緻果子,再交點會費,就算入行啦。”
竹瀝問道:“阿姐,咱們的魚,宮裡很喜歡,雜買丞問以後能不能天天供貨。”
雲初愣住:“不太行,沒有那麼多魚給宮裡,再說,宮裡勢強,咱們勢弱,而且結錢,常常不是現付,要等一二日,甚至遇上特殊時候,要等個把月。咱們還不如給汴京那麼多大酒樓供貨呢。”
青木道:“那我明天正好去庶人園,問問七哥,是否認識那些大酒樓的采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