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魚産卵成千上萬,幾千條魚同時産卵,頭皮發麻。若不及時捕撈,新生的魚苗缺氧,到時候就是死魚一片。
除了供應清風樓,每日魚耗大緻一千尾,剩下的魚還有的多,鳜魚、鲈魚、蝦、甲魚,最重要的是鲥魚,魚屆的荔枝,為了吃一口新鮮鲥魚,累死多少匹馬。
去年清明節,庶人園河道裡放下去的魚蝦蟹,今年也繁育了不少出來。今年雲初放養了上萬條鲥魚、鳜魚魚苗,讓園子裡的農戶照料着,等到秋天正好捕撈。
雲初喜歡吃魚蝦蟹,但是沒什麼耐心。每次坐在一旁,看燕馳用修長的十指,幫她把刺挑出來,剔出一整個魚骨,賞心悅目,她都能多吃些米飯。
燕宅的的廚娘方嫂燒的魚很好吃,會各種魚蝦蟹的燒法,這也是燕馳挑中她來新宅的原因。
飲食文化盛行的大宋,廚娘是最吃香的女性職業,頂級廚娘做一頓飯的傭金,就要十貫錢,絹二十匹,一般都是富貴人家才聘的起。
廚娘的種類也多,炒菜、炖菜,甚至細分到專門剁餃子餡的廚娘,還有專賣魚羹成為富婆的廚娘。
開一個大宋版盒馬生鮮,專賣河鮮,鋪子裡鮮活魚蝦蟹甲魚現殺,可以堂食,從清風樓調酒過來賣。
生鮮鋪籌備了一陣子,先調人員,跟别的鋪子不同,廚娘是關鍵。
方嫂家裡還有兩個孩子要養活,願意去鋪子裡,雖然比現在累很多,但都知道去了鋪子裡,不說平常的賞賜,花紅都比現在多一個月,去年優秀夥計、掌櫃,一共拿了六個月月俸的花紅,抵半年收入了。
一個廚娘不夠,雲初從清風樓調了一個擅長做魚蝦蟹的廚子過來。
菜品補充了鲫魚、白魚、鯉魚等,從魚販那裡采購。
為了跟大酒樓、中等酒肆區别開,周家的生鮮鋪得有自己的拳頭産品,賣鲥魚。
鲥魚用蜜酒蒸食,用治刀魚之法便佳。或用油煎,加清醬、酒釀亦佳。
餐具八十套,全部用銀制器皿。
每尾三斤以上的鲥魚六貫,堂食也是這個價格,可以帶動酒水的銷售,而且一般還會點一些其他菜品。
餐飲鋪子還有一個地方不一樣,它得排油煙、排水方便,後廚要大,幹淨。
雲初選了周宅西側最南邊的鋪子,它旁邊還有兩米多寬的通道,通道砌牆封上,把這裡作為後廚預備區。
花大價錢找廂軍在通道處打了一口井,幸好出來的井水甘甜,飲用、洗菜洗碗皆可。
香飲子鋪子以後也不用去外面買井水了,畢竟一桶井水六七文,井是主人家的私産,世代相傳。
分别砌了魚蝦蟹鼈幾個水池,方便青木隔四五天提着水桶來存儲一批,雲初不用天天跑鋪子。
雲初為了加強周記生鮮鋪的産品,讓人去城外取山泉水,再摻入一些空間泉水,專門用于釀酒,清甜甘洌,配各種下酒菜。
京城勳貴都說那酒隻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
菜品不斷根據汴京市民的口味調整,基本上穩定下來,鳜魚羹、鲈魚脍、鯉魚脍、蝦橙脍,蟹簽、橙醋洗手蟹、白蟹辣羹、橙釀蟹、酒潑蟹、五味酒醬蟹、蟹肉包兒、蟹肉饅頭,青蝦辣羹、蝦包兒、炒白蝦······
嫔妃派人高價采買,有詩雲:日啖周記魚蝦蟹,不辭長作汴京人。
······
日落時分,延和坊周宅廳堂,周家四兄妹正在用飯,今日嘗的是周記生鮮鋪的蜜蒸鲥魚、紫蘇蝦,蟹肉包兒。
生鮮鋪是周家第七個鋪子,青木跟第七個掌櫃對接,手上的賬冊越來越多。
“你們有沒有發現,阿姐開鋪子跟玩似的。”青木發現,阿姐當初跟他說的開十個鋪子,是真的,還有三個空鋪位。
百薇咽下一隻蟹肉包兒,點頭道:“隻要阿姐開心就好,基本上阿姐做事還是有譜的,生鮮鋪很是新奇啊。”
“隻是阿姐每天都好忙,你們說她賺那麼多錢到底拿來幹嘛?”竹瀝問出了一個他一直憋在心裡的問題,自從他跟着莊掌櫃學會記賬,憑着生藥鋪的營收,一年收入足夠一家子生活的很好了。
蘇葉挑眉,“我記得阿姐說過,還要給咱家買江南的莊子和良田。阿姐有她的主意,咱們支持就行。咱們家在春明坊的宅子,阿姐之前就派人收拾好,又讓人去種了各種花草,春天太美了,旁邊住的都是讀書人,問咱們要不要搬過去住?”
青木搖頭,“還是住這裡方便些,用飯、去鋪子裡、歇息,可以随時照顧到鋪子。”
蘇葉在這裡住的也很舒适,随時可以讓大哥幫她帶話本子,巷口的祝婆婆香藥果子,也很好吃。
百薇、竹瀝都覺得還是住延和坊方便,離大相國寺、禦街都很近,步行就到鋪子裡,更何況園林景觀也不錯,一緻決定不搬,就住這裡。
青木突然想起了什麼,緩緩道:“阿姐要開一間書坊,刻印宋家藏書,增加一個免費看書的地方,還說要設立獎學金,支持家境清貧的太學生讀書。讓舒陽去春明坊宋宅租賃書籍,這個事情,姐夫出面和宋家人談好了,每冊的租賃版錢是六十文。”
竹瀝驚詫道:“宋家?我聽說他家藏書三萬多卷,差不多七八千冊,阿姐都要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