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嬸子看不慣她陰陽怪氣的作态,嗆聲道:“南小子我看人不錯,人大老遠過來投奔吳大姐,也不似其他人那般厚顔住吳家,我瞧人經常給吳大姐送東西,要我說我要是有這麼個遠方侄子得偷着樂。”
開口的是張嬸。
張嬸心直口快,在村裡人緣勉勉強強,但勝在是村長妹妹,一般人不會想不開開罪她。
她哪裡是羨慕吳嬸有個遠房侄子,不過看不慣張嬸怪聲怪氣的嘴臉。
暗諷趙氏有個親侄子,卻處處上門打秋風。
趙氏的侄子,趙有剛是村裡有名的讀書郎。
趙家一家十分寵愛趙有剛,趙家一年到頭攢的銀錢,全花在幺子趙有剛身上。
後來趙氏嫁給村裡趙大家。
雖然趙大也姓趙,但兩家沒有半點關系。
單純同姓。
趙大和趙大叔家有些親戚關系,兩家過年過節會走動,平日裡也是各過各的。
趙大家就趙大和一個未出閣的妹妹,以及年邁的趙父。
趙父是個老實本分的莊稼漢。
可惜這些年田地收成不好,不論種菜還是種稻谷艱難成活,一畝地隻能收二石稻谷。
若不是陛降了田稅,以目前田地産量,一家老小都要勒緊褲腰帶過活。
趙父為此愁白了頭,為了娶趙氏進門,家裡更是花了大半積蓄,沒想到趙氏是個對内潑辣,對外溫和的。
趙大一家被趙氏拿捏得死死的,拿夫家的米面肉補貼娘家,更是任由親侄子上門打秋風。
侄子是她大哥的兒子,全家的掌中寶,更是南水村少數上私塾的讀書人。
别看才十三歲,卻已經養成吃喝玩樂的性子,後來去鎮上私塾上了半年,又學會了攀比,同窗有的他也要有。
回家央求家裡人,父母則去找大姐,也就是趙氏。
趙氏拿捏住趙大一家,自然給了趙有剛。
趙家人在村裡人面前各種吹噓自家寶貝孫子多厲害,得了私塾先生贊譽。
說趙有剛乃“才華橫溢如星耀,筆墨揮灑定乾坤”。
村裡人也不懂意思。
隻知道學問學得厲害。
村裡大都羨慕趙有剛一家。
也想出個天資聰慧的孩子,然而他們連啟蒙都不給孩子啟蒙,怎麼知道這些孩子不聰穎?
村裡人以往都不會說趙氏貼補娘家,貼補娘家侄子,畢竟趙大一家都沒說什麼,但這次被張嬸提起,他們又恍然趙有剛原本叫狗蛋,上了私塾,夫子給改了名。
成了如今的趙有剛,說什麼而後有為,剛正不阿。
反正他們都不懂。
趙有剛讀了好幾年書,也沒見着讀出個名堂,連童生都不是,還不如隔壁村的賀連,十二歲就考中童生,今年還要下場考秀才。
嬸子們一邊讨論,一邊覺得趙家吹牛,趙大家虧大了雲雲,聽得趙氏臉面盡失,還要強撐,“你們懂什麼?”
趙氏憤憤然轉身離開大榕樹。
張嬸哼了聲,繼續磕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