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的操作方法很多,雅爾檀不打算細說,這些東西她能想到,康熙手下名臣謀士千千萬,自然不需要她籌謀獻策。
但,點到即止,就讓康熙很滿意了。
他一高興,用膳的時候還讓雅爾檀多挑了兩個菜。
雅爾檀提完了建議,就不再關注後續進展,她隻關心祖國會不會大一統,但曆史告訴她,會大一統,她便不再操心。
但,她雖然不主動打聽,架不住康熙總想同她讨論,要是态度敷衍,他還瞪眼睛。
于是,她就知道在康熙下令封孔四貞獨子為定南王世子,承祖訓,鎮守于廣西,而且聖旨裡極大贊賞了孔有德品行。
另一道聖旨則是封孫延齡為平順大将軍,協助管理江西地區的軍務,保持與兩廣地區的溝通。
誰虛誰實,一眼便能看出。
除了聖旨,還有一把親情牌——太皇太後給孔四貞親自寫了封信,勸慰她,表現對她的關懷。
孔四貞扶棺北上後孤寡無依,是太皇太後将之收為了養女,榮照庇佑,兩人關系十分不錯。
況且,孔四貞性格堅韌剛強,很合太皇太後的胃口,不然太皇太後也不會想替順治皇帝娶她了。
但,康熙拒絕了建甯公主的信,聲稱要避嫌,讓太皇太後十分不快。
倒也不是真的避嫌,不過是康熙對這位姑母心裡膈應罷了——顧問行将消息透露給了太皇太後,可吳應熊一介外男是如何得知的?
仔細想想,那段時間頻繁進攻的建甯公主就十分可疑了。
雅爾檀倒是不遷怒建甯公主,她一個女子,掙紮在夫家和母家之間,實屬難為,尤其是她的丈夫與長子已死,次子困在雲南,與朝廷為敵,至于其他的孩子,日日活在恐懼之中。
這已經是對她最大的懲罰了。
聖意南下,朝中靜候音訊,但南方卻因着聖旨炸了鍋。
傳旨的侍衛先見了孔四貞,轉交了太皇太後的信,“皇上先讓夫人看信。”
如今廣東蠢蠢欲動,導緻廣西人心惶惶,生怕廣東反了之後,清軍支援遲遲不至,導緻他們變成一座孤島。
她的丈夫,孫延齡,萬分記恨她殺死了自己的兄長孫延基,四處遊說,妄圖依着挑撥離間煽動兵變,重新掌權。
這道旨意猶如一場及時雨,算是給人吃了半顆定心丸,至于另外半顆,就要看聖旨的旨意如何了。
孔四貞拆開了太皇太後的信,她幼時身邊沒有什麼長者,父母兄弟俱亡,猶如無根的浮萍,是太皇太後時常召自己進宮,安撫自己。
這其中固然有拉攏定南王部下的意思,但其中也有溫情,讓她在陌生又孤立無援的境地裡體會到一絲絲溫暖。
孔四貞一目十行看完了信,收好信後才道:“去請将軍前來接旨。”
所謂的将軍,就是孫延齡,沿用了先前的朝廷給封号,也算是表忠心的一種方式。
等到孫延齡到了,香案等物早就擺放俱全。
來傳旨的人是禦前侍衛,帶着江西的駐軍,他先給孔四貞的兒子孫念勳宣旨,封為定南王世子,子承祖業,鎮守廣西。
另外就是封孫延齡的聖旨。
聽到這兩道聖旨,孫延齡的臉扭曲了一下,他沒想到康熙竟然真的會把軍權給孔四貞,雖然旨意上指的是他兒子,但他即将前往廣西,兒子身邊就隻剩下孔四貞,那不就是給了她嗎?
孫延齡在心中冷哼一聲,康熙怕不是瘋了頭,竟然依靠一介女人!
他伏低做小數年,暗中籌謀,未曾想還是被發現了,多年的籌謀毀于一旦不說,還搭上了自己哥哥的性命。
這半年來,他心中又恨又懼,恨她無情!懼她無情!
時時刻刻都想着要卷土重來,為自己報仇,但又談何容易呢?
如今若是一走,他唯一僅剩的經營将全盤毀滅,但若是不走,恐怕是今生今世都要仰仗孔四貞的鼻息而活,憋屈不已。
當然,他現在也沒有選擇的機會,不遵從聖旨,視為謀反。
孔四貞可不管他心中所想,讓兒子接了聖旨,又請宣旨的侍衛下去歇息。
侍衛笑着道:“不敢勞煩夫人,我們還有公務在身呢。”
孔四貞有朝廷封号——一品夫人。
“哦?”孔四貞好奇,“能否問問是為何事嗎?”
孫延齡垂着手,豎着耳朵在旁聽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