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同學?
方思和心中咯噔一下,下意識看向徐荷葉。
是她嗎?
“這次的基礎題以及文言文閱讀理解,隻有這位同學全對,拿到了滿分。而且她的作文也寫的非常好,隻扣了一分。”
基礎題全對,文言文閱讀理解全對,這基礎得多紮實啊!
作文隻扣一分?
怎麼可能?
畢竟大家都做了十幾年的學生,非常了解老師們改卷的習慣。作文輕易不給滿分,再好的文章也要扣一分,以免學生太驕傲。
作文扣一分,就意味着這篇文章幾乎等同于滿分作文。
“徐荷葉同學,站起來給大家講講這篇古文。”
徐荷葉站起身,慢慢道:“這篇《大道之行也》,摘選自《禮記》。講的是先秦時期,人們對于大同世界的理解……”
倪壯點了點頭,滿意道:“坐下吧。”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鳏寡孤獨皆有所養……徐荷葉同學講解的非常好,我沒什麼需要補充的了。不過老師想提幾句額外話,大家覺得我們身邊哪些政策體現了這篇古文中的思想?”
“福利院,養老院,殘疾人優待政策……同學們說的沒錯,這些政策都體現了《大道之行也》中的以人為本的思想。可見,優秀的,好的思想,即便延續千年也不會過時。”
“一九五五年,我們偉大的周總理曾在萬隆會議上提出了求同存異的外交方針。大家是否知道求同存異一詞出自哪裡?
沒錯,也是《禮記》。
《禮記·樂記》寫道——樂者為同,禮者為異。同則相親,異則相敬,樂勝則流,禮勝則離。可見過于強調同或者異都是不好的。求同存異,才是正解。”
“同學們,我們學古文,不僅僅是為了考試答題,更重要的是學習到那些優秀的思想,并将其内化成我們自身的文化底蘊。”
“這節課,我想告訴大家的是,以人為本,與人為善,求同存異,和而不同,這才是真正優秀的人所應該具備的品性才德,就如同周總理一樣。”
倪壯說完,下課鈴聲剛好響起。
他收起卷子,笑了笑:“知道你們都急着去食堂吃午飯,老師不做那掃興的人,好了,現在下課,大家都吃飯去吧。”
徐荷葉看着小老頭的背影,猜到他定然是看到課間時,她與方思和的争執了。
徐荷葉嘴角微微翹起,小老頭心還挺好。
下午的數學課和英語課,徐荷葉依然拿到了很好的成績。大家這會兒才算是對這個外地來的轉學生有所服氣了。
人類的本性就是慕強。
學生同理。
當一個人足夠優秀,在專業領域足夠強大,旁人才會尊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