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邊那家店有一個漢堡頭;這家店布滿了各式各樣的硬質糖果;剛路過的店面畫着很标準的烤肉标牌……真是一個比一個直觀好猜。
廣場分了東西兩邊,東邊都是或租或買的大型店面,而西邊則是超大集市,由商販擺着攤子或推車。
兩人在東邊飽餐一頓,又朝着西方集市進軍。在路過一家售賣藥劑的店鋪時,簡安正奇怪于“為什麼美食街之間有一家藥劑店”時,又好奇地看了看牌子上的藥水種類。
然後她就沉默了。
澤菲爾直接樂出了聲:“虧這個店主能想得出來,這法子想的妙啊!”
隻見店前擺着的牌子上寫道:
“能緩解飽腹感的藥水 5銀币/瓶”
“能徹底清空肚子的藥水 15銀币/瓶”
“能增強20%味覺的藥水 10銀币/瓶”
“能增強50%味覺的藥水 20銀币/瓶”
“這樣的藥水放在伊森城定有奇效,尤其是美食節那幾天。”澤菲爾稱贊店主是個奇人,“有這樣的經商頭腦,她/他不賺錢誰賺錢。”
不過他很懷疑第二種藥水的成分就是了。
[美食節那幾天應該會賣很多出去吧,我們要現在買嗎] 簡安提問。
澤菲爾摸着下巴:“生意那麼火爆,店主肯定會補貨的,應該不太缺吧……但是這幾天我們還得吃呢,所以,買!”
他大搖大擺地走進店中,囑咐店員給他将每一種都包起來10瓶。
店中藥劑标着名稱排排整齊擺放,簡安舉起一瓶增強味覺的藥水打量着。
她倒是不太需要減少飽腹感的藥水。在穿越來的最初一個月裡,她就沒感覺到饑餓。或者說,有一點,但她完全沒什麼感覺,也不在乎。
但是後來吃吃喝喝,她也從來沒覺得飽過。
這具身體的胃容量究竟有多大呢?在美食之都的這幾天可以試一試呢。
簡安搖一搖手中紫色的藥水,她很好奇這是由什麼組成的,雖說她還沒點亮制作藥劑的技能。
清空肚子的藥水是深綠色的,澤菲爾親眼見證另一個顧客往嘴裡倒了後平安無事,便打消了對它的懷疑。
不是瀉藥就行了。
他打開一瓶淺綠色的藥水倒入口中。
“沒什麼味道,喝下去後,感覺有點餓了。”澤菲爾如實評價道,“走,我們又能去西市吃一頓了!”
*
西市又各種攤子與小推車組成,沒有店面,他們則是靠超大食物模型和燈牌來宣傳。
食物制作聲、店主招呼聲、食客驚歎聲,構成了美食的煙火氣。
簡安老實地在其中排隊,附近實在熱鬧,她疑心店主能不能聽清顧客所點的餐。寫字就方便很多了,誰讓她是個還在複健的啞巴。
她拿到了一份章魚小丸子,澤菲爾則與她分開,還在一家雞蛋卷前面排隊。見狀,簡安又去買了兩杯酸梅汁——澤菲爾有說過喜歡酸甜口。
附近有桌椅,澤菲爾擦幹淨,招呼着她過來坐下,于是兩人便互相換着食物品嘗,中途也過有離開去買其他美食的情況。雪球也跳下來,張嘴要吃,又把自己蹭的油膩膩的。
豐富多彩的美食,大開腦洞的嘗試;酸甜苦辣鹹的口感,炸開在味蕾上的交織;熱鬧的街市與熱情的店主,共同編織出一座彩色靓麗的美食之城,令前來遊玩的旅者們心服口服。
美食之城有美食,這很正常,但引起簡安二人疑惑的是另一點。
“每家售賣的食物居然是不一樣的。”澤菲爾疑惑。
從東街到西市,他們見過的每一家都沒有賣過重複的食物。
拿奶茶店來說,它周邊全是飲料競品,但每家看過去就知道,雖說賣的都是飲品,但各不相同。
這家賣甜筒與奶茶,那家賣酒精與果汁。即使同樣賣奶茶,别家卻不是這種奶蓋奶茶,而是在茶中加入不同佐料。
一排下去的燒烤攤子,第一家賣土豆、火腿、雞翅、雞腿,第二家就賣青菜、烤魚、五花肉、茄子……每家賣的都不完全相同。
一旁打雜的少女撲哧一聲笑了出來,露出可愛的酒窩:“你們一看就是第一次來伊森城的客人。這個問題早就有人問過了。”
“我們這裡最初的特色不是美食,是有幾位大廚移居過來,又授課給其他居民,才漸漸有了美食之名。”
“同一條街賣同類食物能增加客流量,但相互之間也會搶生意,更别提我們這裡以美食為生呢。所以城主規定,每家售賣的食物不得與其他人相同,各自招攬各自的顧客。”
“偶爾有想換新口味的,比如那些燒烤攤,相互之間就商量好食材的更改,隻要不重複就行。”
“正因如此,伊森城才能有這樣的奇景。”
她笑嘻嘻地講解着規定的由來,又塞給他倆一包糖果,随後甩着辮子離去。
她的辮子由五顔六色的發繩編成,甩起來像是春日的花蝴蝶,與彩虹色的城鎮相映成趣。
望着她離去的背影,簡安暗暗想着,明天她也要穿一套鮮豔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