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5月1日,意大利沃爾泰拉城—
巴士停下的一瞬間,索菲斯緊緊揪住背包的背帶,另一隻手捂住口鼻,趕在其他乘客之前沖出車門。旅遊介紹上說,沃爾泰拉是座風之城,這些風适時沖散了擁擠車廂内的人肉味。
根據索菲斯目測的人數,他們肯定搭了超過允許的人數,起碼超過了十人。山路蜿蜒,加上暑氣悶熱,索菲斯快要被氣味和颠簸弄吐了。幸好司機在她的極限到來之前及時停車,否則她真的忍不住讓車内氣味更加難受。
意大利,多麼浪漫文藝的城市,雕塑、文學、音樂,缪斯女神眷顧之處。
索菲斯原以為自己來到意大利的契機會是由于某個曆史類的選題,比如達芬奇,霍亨索倫王朝的覆滅。
沃爾泰拉城遺迹保存完好,實在是個很好的取景地。白日裡探訪博物館和宮殿,跟旅館附近的居民了解當地一年一度的盛典,據說跟吸血鬼有關系。等入夜後,将素材整理成圖文發布至博客,再交給艾琳制作成視頻形式,上傳到同名賬号。
平台會将打賞的分紅轉到她的賬戶當中,等攢夠一定數額的金錢,她便能開始探索下一個主題。這種工作模式她已經持續了三年,既能滿足她好奇心,又能支付開銷。
多麼完美的一切!
索菲斯讨厭人群,她更熱愛獨自探索未知事物。用她自己的話來講,是對“美麗”的事物極其缺乏抵抗能力,見到了就忍不住想親近,而這個“美麗”的定義格外寬廣。
在索菲斯的分類法則中,合作者艾琳屬于長相美麗的那堆。她們雖然明面上叫合作,可艾琳的全部工作隻是面對鏡頭把索菲斯的稿子念一遍,然後把圖片插入到視頻對應的地方,點擊發送即可。
艾琳完全不參與内容的創作,僅僅是念稿,而這些工作量卻能換取索菲斯收入的50%——她們平分收益。
其實索菲斯本人也很上鏡,如果她願意,完全可以自己出鏡。不過一來索菲斯讨厭社交,對暴露在鏡頭下或者成為人群焦點毫無興趣;二來艾琳作為她們那所普通大學的同校學姐,與索菲斯因為生活拮據相識,這個賺外快的機會索菲斯願意分給艾琳。
等到大二結束,索菲斯的賬号積累到了固定粉絲,她便申請休學,專心運營起了内容。
也許是前兩年的厚積薄發,第三年的收益無論是社交平台還是視頻網站方面,一下子迎來了質的飛躍。如果索菲斯沒什麼購買奢侈品和不動産的需求,也不打算随便生幾個孩子去養,隻讓金錢用于維持生命體征,那麼她簡直算是實現了平民的财富自由!
現在得再加上一條:如果……艾琳沒有背叛她。
美麗的事物有毒,漂亮的女人會騙人,索菲斯總算承認這兩件事有道理了。曾經有不少朋友或直白或委婉地勸索菲斯留個心眼,别光顧着探索和學習非人類的事物,多少得對人也長點心。可索菲斯似乎天生缺少這根筋,而且她們已經合作到了第三年呢。
山谷之間形成的風吹散了索菲斯周身的渾濁氣息,喉嚨口的惡心也在勉強咽下兩口水後消退。
一同吹走的,還有索菲斯心底關于艾琳的感情。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索菲斯想起了漢學導師曾經教過的這句詩歌,她暗暗下定決心,如果這次能順利把錢追回來,她會買一張去詩人故鄉的飛機票,再找一名值得信賴的新夥伴出鏡,絕對要比背叛她的艾琳更加美麗!
正午的陽光直直戳進索菲斯的眼眸中,她的視線中泛起一陣陣的黑,不知是陽光過于刺眼,還是因為沒來得及吃飯。
艾琳騙走錢後飛快搬走了所有的東西,并且删除了聯系方式。索菲斯從她随意丢棄待清理的廢紙當中,翻出了一封未拆封的信。準确來說,是旅遊公司發放給遊客的出行手冊。除了信件封面寫了艾琳的名字外,手冊介紹跟廣告差不多。所以艾琳可能當作了商場的推銷廣告丢掉了。
這可給索菲斯抓住了線索——沃爾泰拉。
土黃色的牆面,紅色的穹頂,斑駁的石塊組成了這座曆史悠久的古城。
索菲斯拼命按捺住想去探索這座城市的欲望,逼迫自己翻開遊客手冊,按照行程表和地圖比對。
宗教博物館?不對,今日閉館。
阿爾克拱門?這是第一個遊覽景點,地方很小,就算加上講解肯定也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