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未曾使用的社交賬号登進去的那一刻,灰色的頭像終于亮起。
頭像裡的小女孩笑眼彎彎,紮在耳邊的兩個小揪揪很是可愛。
木斯年認出了這是她自己,後面的背景是她幼兒園旁邊的塗鴉牆。
她也曾在塗鴉牆上作過畫。
木斯年回卧室拿了手機,加上了這個賬号,卻發現賬号設置了問題。
一共兩個問題。
問題一:我是誰。
問題二:我最喜歡誰。
木斯年愣了一下,輸入了兩個人名。
——都是正确的。
很順利加上了好友。
加上好友之後,木斯年便開始看賬号裡攜帶的信息。
她以前常常看到爸爸一個人坐在書房裡寫東西。
“月月真是一個好奇心很強的孩子!”
爸爸很多時候見到她來就會一把把她抱起來,讓她坐在他的腿上,給她看他的稿子。
那時候,她才上幼兒園,雖然木瑤她倆有時間會教她讀書寫字,但她生性活潑,總耐不下心來學,而是學着學着就開始跟他倆聊天說話,再咯咯笑作一團。
所以,總的來說,她識字不多,爸爸的稿子她隻能看懂一點點,于是她就把她看懂的字加上她想象的意思胡說一通。
但無論她說什麼爸爸每次都很高興,有時候甚至會把她說出來的寫在新的稿紙上。
木斯年很小的時候就知道,她爸爸是個作家,在書房裡寫東西,就是他的工作。
賬号裡的聯系人不多,特别關注的聯系人隻有一個,是一個頭像是張畫的人,昵稱是瑤台月。
木斯年覺得這應該是木瑤。
她點開了聊天界面。
照片全部過期,她看不了。
“晚上想吃什麼?”
五分鐘後。
瑤台月——“這才中午。”
又三分鐘後。
“今晚看碟片好嗎?”
十分鐘後。
瑤台月——“好,那我回來買些零嘴。”
秒回。
“我去買!”
“晚上想吃什麼,喝什麼,我接月月的時候去買。”
瑤台月——“辣椒炒肉,給她買小貼畫,我昨天答應她的。”
“好的!”
這是最後的對話。
木斯年沉默着關掉了對話框。
華庭是影音店的老闆,很多年前就搬走了。
她喊他華叔叔,對他最後的印象就是他染着又紫又藍的頭發,把她緊緊抱在懷裡。
其實,她以前不喜歡這個叔叔,因為他老愛逗她,喜歡把小孩搞哭,然後再一臉愉悅地把她還給她爸爸。
但後來,木瑤忙着給爸爸辦後事的時候,管不上她上學和吃飯,都是華庭管的。
木斯年不記得華庭是怎麼搬走的,連同被他照顧的日子都很難想起。
隻記得那天大紅色的血迹,慘白的臉色,和華庭身上很濃的煙草味和糖果味。
木斯年找到了聯系人中的華庭。
華庭的頭像也是灰色的。
是個像素風,看不出來是什麼的小玩意。
華庭——“端哥,《那年雨季》碟片到了,給你留張?”
“好,謝謝小庭。”
華庭——“多大事兒,要謝還是我謝你。”
最後的對話,也是那一天的。
木斯年往前翻了翻。
兩人聊天不多。
基本都是華庭在說。
大部分也都關于新的碟片磁帶,或者木青端叫華庭來家裡吃飯。
木斯年忽然看到了一個陌生的名字。
華庭——“何曲又給我打電話了,說羅家還在找你。”
華庭——“她說她還能再抗一會兒,但你做好心理準備,羅彥霖不成事兒,羅彥斌身體又不好,羅家還得是你。”
“行,我知道了。”
華庭——“端哥,你和瑤姐要好好的。”
木斯年忽然想起來一件事。
那天她放學,她爸來接她,路過華庭家店的時候,一個女人踩着高跟鞋怒氣沖沖地走出來,啪嗒啪嗒的。
女人看到他倆很驚訝,快速走到他們面前,指着她,問木青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