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将至,暑氣漸褪,洛陽碼頭再度喧鬧起。雍王韓桢把陳朝的皇室成員們齊齊押送到了洛陽,其中包括了父母雙亡的吳家女兒慎兒,男眷囚禁于驿站,慎兒随着女眷們被暫且安置于佛寺中,等待發配。
中秋節日,大周皇家舉辦陳朝皇室受降宴,雖是皇家的家宴,不過沈凱之的大女兒是王妃,加上沈浩與公主的婚事闆上釘釘,沈凱之成了少數參加宴會的非皇室成員。
宴會上,南末帝的五位成年公主,太子得到兩位公主,其他三位成年的大王各得到一位公主,沈凱之得到一位縣主,那縣主容貌平平,沈凱之一見沒有興趣,隻是将她草草安頓在北院。
不過有一位公主,倒是在沈家引發軒然大波,那就是贈給沈凱之女婿四大王魏王韓柱的南陳公主。
那公主名叫叫何玉媛,封号:淳靜公主,年二十四,是南陳的末代公主,陳末帝嫡次女。青春年少,一笑靥輔承權容顔瑰姿豔逸,是不可多得的大美人。可那公主在南陳是出了名的荒唐,據說在丈夫活着的時候就偷偷包養情人,丈夫死了便是正大光明的偷情。
惹衆女眷們皆奇淳靜公主究竟是一個怎麼的人,他們纏着車和子問着。
涼亭下,大紅的秋葉落下,三個彩興緻勃勃道:“聽說那位公主可是陳朝皇室第一美人,是秀花閉月之色……”
“是嗎,和子”
車和子想了想道:“是比衛國公主漂亮,但漂亮有什麼用?”
三個彩更好奇淳靜公主的桃色新聞,拉扯車和子定要她多說一些。
車和子把玩着手中的團扇,淳靜公主與我也沒啥恩怨,她私生活是不簡單,可說别人這些私事也不好,說道:“她與衛國公主雖是同一個母親生的。”
“奈何一個天,一個地……”
“衛國公主結婚後,不拿朝廷半點錢财,連公主的年例一萬貫都不要,那淳靜公主就不一樣,一萬貫的年例,她一個月便能把着錢花完,剩下的是十一個月,便是每月求一次老父親了。陳末帝害怕女兒不夠花,每次都給雙倍的年例帶回家花,後來丈夫死了,回宮了,陳末帝給她的年例隻多不少。”
“就這些”三個彩聽問和子有沒有桃色的故事,和子把三個彩都敲打一面道:“你們都這麼小,怎竟說這些事。”
三個彩本就怕和子,玩笑道:“和子不與我們說有趣的,我和說有點有趣的。”
三個彩把和子團團圍住,彩霞小聲對和子附耳道:“那南陳公主有沒有偷情的故事,和子都不與我們說,但舍那姐姐的丈夫四大王可是一個愛偷情的人。”
“據說半個洛陽的名妓都是四大王的情人。”
“真的嗎?”說實話,和子是最愛聽着桃色八卦的。
三個彩便興緻勃勃把各種道聽途說的故事一一與和子說了,和子忍不住也把淳靜公主幾個道聽途說的故事,與三個彩說了。
最後,四位少女嘻嘻笑道:“如此說來,這四大王和那位公主還真是一對。”
彩雲道:“我們見過四大王容顔是極好的,隻是這般的人,真的是可憐死舍那姐姐了。”
彩華道:“是啊,所以我們聊此事都要安安靜靜。”對着和子叮囑道:“你住在夫人的院落,千萬千萬别提此事,否則夫人直接和子把送到道館做姑子。”
三個彩能知道的事情,楊夫人能不知道嗎?言下對沈凱之多了一個女人,楊夫人沒半點觸動,隻叫人收拾一個院落,令她住下便可。但那淳靜公主就……心想:“我女兒如此心高氣傲的人,韓柱那小子四年間,也不敢納一位妾室到府中,若我女兒生氣”
“可現在皇家竟給韓柱安排這樣位公主,是存心氣我的女兒嗎?”
楊夫人心下氣悶,擔心女兒受了半點委屈,便叫了陶夫人與張夫人問話。
陶夫人勸解道:“玉媛是我看着長大的小姑娘,雖有一些嬌氣,但是性子溫婉如水,是一個最乖不過的小姑娘,定是聽夫人的話。”
張夫人跟着說道:“我雖沒見過幾次玉媛幾次,但聽說她打小心善,若是遇到吃不飽飯的人,會将自己的糕點與那些小孩子吃。”
“很是善良的一位小姑娘。”
楊夫人翻過茶蓋道:“可我聽過淳靜公主是一位不省事的主。”
“我叫兩位妹妹前來,隻想問一下兩位妹妹那公主會不會若我女兒生氣。”
兩個人不敢吱聲,就是默認淳靜公主是一位年少淘氣不安分的公主,氣的楊夫人把茶碗摔在地下,喝道:“若是那公主敢對舍那有半點不敬,我們沈家可不會顧及朝廷的顔面,直接把那公主頭發剃了,送到寺院去。”
與此同時,韓柱第一次見到了淳靜公主,按理作為征服者的韓柱應居高臨下見着公主,可韓柱很緊張,緊張的不知如何向那位公主說話,但見侍者把淳靜公主領來。
“可真是一位花為腸肚,雪作肌膚的美人。”韓柱不是喜歡這位公主,是愛上了這位公主。韓柱最愛令人憐惜的嬌弱女子。
陶夫人被吓的說道:“夫人且别生氣,若是四王妃不喜歡玉媛,四王妃想怎麼處理便怎麼處理。”
“有一小事,妹妹正要與姐姐禀告”說着,陶夫人從袖中取出拜帖道:“希望,夫人可以把拜帖呈給将軍”陶夫人忙把拜帖送遞給楊夫人。
楊夫人胡亂看起來者拜帖,隻是一件小事,告訴不告訴沈凱之夜無所謂,不過見拜帖寫的言詞懇切,滿是父親對女兒的慈愛之情,說道:“這文章寫的很不錯,就值得沈家把這位女兒還給她的父親。”
“隻是瓊瑛……,不對媚奴。”
“要看将軍願意不願意放了。”
楊夫人當即把信給了沈凱之,并說道、道:“信上事情如何處理全叫夫君定奪。”
難得一天,和子不用上學堂與當差,錢瓊瑛也不用去沈凱之院中或是楊夫人院中當差。車和子趴在欄杆上發呆,突然清閑反倒令和子不習慣。她見錢瓊瑛繡了不知道多少塊繡帕,錢姐姐比起伺候人,更喜歡這樣恬靜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