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這個後宮不要也罷(女尊) > 第18章 第 18 章

第18章 第 18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寅未時分,星辰猶在。

戶對前九盞宮燈生輝,将君後映照得纖毫畢現。

自子時歸來,陸長行從解安口中得知鳳帝曾踏入栖梧宮,卻未留隻字片語徑自離去。他便知曉,鳳帝心中已然震怒。

兩個多時辰的跪候,陸長行雙膝早已麻木,一張臉亦無半分血色。

聽到鳳帝質問,他方才緩緩擡頭,她想看清楚鳳帝的神色,奈何女子背光而立,隻聞其聲,判斷鳳帝此刻定是滿心不悅。于是端端正正俯下身軀,額頭貼着冰涼的青石地。

“臣,有違宮規,失君後之責,難為後宮表率,望陛下責罰。”

裴源垂眸盯着陸長行的躬下的後脊,許是夜深寒重,男子纖薄的身軀微有顫意。裴源看在眼中,鳳眸裡蘊藏的銳色漸漸收斂幾分,可内心翻湧的情緒卻不受她的所控。

漫長靜默裡,烏宛白見鳳帝的手松了緊,緊了松,最終沉沉的歎了口氣,道:“沒人在意你昨夜幹了什麼,朕也懶的傾聽!”

說罷,一拂廣袖,明黃的衣袖掃過,掀起了君後因脫簪而散落的發絲,連同君後的手臂,皆被路過的長裾傾壓覆蓋。

“陛下,”埋在長裾下的手一把握住了裴源的腳踝,陸長行跪在女子腿邊,語帶哀求:“臣知錯了,你别生氣了,好不好?”

他的手冰涼,寒意從腳踝直抵心口,洶湧的躁意似被碾壓,取而帶之的,是裴源眼底的冷漠,她垂眸與之對視,問他:“生氣?那君後說說,朕為何生氣?”

柳葉眸微顫,眼尾那顆紅痣亦在蒼白的臉上溢出血色,君後嘴唇翕動着,似乎羞于啟齒,隻道:“臣待陛下之心未有絲毫不忠,還望陛下明鑒。”

裴源未動聲色,隻是緊抿着黑玉扳指,任指腹失血變涼。

“君後太小看朕的肚量了,你與陸蕭玉私下相見一事,朕并不在意。”

陸長行愣在原地。

裴源漠然道:“宮牆高聳,圍出了一個四方城兒,每日所見是千篇一律的人,穿的是千篇一律的衣裳,戴的是千篇一律的簪,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吃着循環重複的飯菜,等待一個無法鐘情如一的人,去過一眼望到頭的人生。這樣的生活,的确很沒意思。”

陸長行愕然擡首,眼底泛紅:“陛下……”

裴源看在眼中,轉頭凝望夜幕:“朕的後宮才俊衆多,沒了你,朕很快就會有新的君後。你若想走,就幹脆利落一些。猶豫反複,看着沒勁!”

言罷,裴源跨下石階走的幹脆,再未回頭看男子一眼。

天邊被太陽扯開了一條光線,很快,宣政殿内一片大亮,烏宛白高宣上朝,群臣齊跪,山呼萬歲,卻久等不到鳳帝的平身。

烏宛白不由看向鳳椅主人,旒冕後的鳳眸凝望前方,可眼神空洞,不知在思量什麼。還是聽到了她的輕喚才恍然回神。

“平身。”

群臣齊齊起身,禮部尚書出列奏道:“陛下,昨日諸學子齊聚朱雀門,以春闱朝臣徇私舞弊為由,索求公道。然正榜尚未公布,學子未見名單,何以斷言諸臣徇私?臣以為,此乃奸佞之徒暗中挑唆,緻使學子妄議朝政,擾亂朝綱。臣請嚴懲挑撥鬧事學子,抓出幕後黑手,以正綱紀,以安朝局。”

然,鳳帝端坐于高台之上,目光淡漠,掃視堂下跪拜的群臣,竟一言未發。

便在此時,大理寺卿忽而挺身出列,朗聲道:“陛下,臣在查辦劉大人遇害一案時,亦對此次考棚起火之事進行了深入探查。經臣多方查證,工部尚書劉絲柳确有貪墨修繕之資。臣以為,諸學子所言并非空穴來風。”

言罷,她跪地奏請:“學子齊聚朱雀門鬧事,雖有悖法度,然其根本,不過是要一個公道。臣懇請陛下,容臣重啟并徹查貢院起火一案!”

朝堂之上,一片死寂,諸臣目光頃刻間落在韓惜靈的臉上,目光如刃,仿佛要将她千刀萬剮。

禮部尚書傅澤惠拂袖而起,目光直射韓惜靈,語氣森然:“韓大人這是要為鬧事學子撐腰?亦或是将利刃直指同僚,妄議朝堂清濁?”

此言一落,朝堂之上竊竊私語紛雜交錯,句句不懷好意的揣測與質疑,韓惜靈聽在耳中卻分毫不亂,擡眼直視傅澤惠:“傅大人何必震怒,正所謂‘無風不起浪’。這正榜尚未公布,寒門學子已鬧成這般模樣,若真按禮部敲定的名錄張榜,傅大人以為,學子們還隻會聚在朱雀門前喊喊口号這麼簡單?”

傅澤惠面露愠色,語氣愈發嚴厲:“正榜皆由試卷成績所定,憑的是真才實學。寒門學子才不如人落榜,也是情理之中。她們不知自省,反而聚衆鬧事,簡直妄讀聖賢教誨的道理!”

韓惜靈微微挑眉,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語氣卻平靜如常:“誰未妄讀聖賢?傅大人指的是精于鬥蟋蟀的廣春蘭,還是流連于賭場的毛韫玉,亦或是春樓常客冉小雯……這些京城有名的纨绔女紛紛在列。如此一份榜單張貼出去,傅大人可以不理會學子憤慨,難道就不擔心全天下的百姓直戳你的脊梁骨嗎?”

傅澤惠愣了幾息,在開口時,語氣中滿是譏諷:“韓大人如此為寒門學子争辯,莫不是朱雀門前的鬧劇,也有韓大人的手筆?”

韓惜靈微微一笑,神色自若:“本官不過是想為劉大人讨個公道罷了。劉大人乃我朝肱骨,如今慘死,還落得個不清不楚的污名,本官自要查明真相,為劉大人正名。”

兩朝臣一來一往,唇槍舌劍,宛如針尖對麥芒,難分高下。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