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想了想:“不可,小女三歲開蒙時便讀過,做了幾夜怪夢,喝了幾副安神湯。”
賈雨村沉默了,首先排除血腥,悲情落幕,然後排除瑟瑟,最後排除神鬼妖狐。
這就實在想不出來,排除掉這些因素,那還有什麼故事?難道一本說金陵的書裡,不講南朝四百八十寺興衰,不講李後主的詩詞,南宋的荒唐,整整講一本江南的糕點和肥蟹?
破罐子破摔的提起一本書:“上個月,令嫒偶然提起孫行者大鬧天宮故事,又問晚生,既然心猿歸正,六賊無蹤,心猿意馬都已懾服,後八十難又為誰而來。”
林如海頓時眼睛一亮,拈着胡須颔首。
這書到是消遣豁達,孫行者終成正果,是個好事兒,猴子‘不曉得那事兒’,就比别的書高出一截來。
那些書裡,狐狸也來勾人,蛇妖也來勾人,鬼魂也來勾人,即便人是天地鐘靈俊秀所集之物,也架不住這樣荒誕。西遊記雖有許多妖怪,倒也不讓人害怕,出場的就都裝作人模樣,又都被孫猴子打死了。重點是這本書黛玉已經看過了,大鬧天宮的戲也看過,沒被驚着,還調侃過幾次。
賈雨村還得上點價值,不能擺明了說東家你放心我給你閨女掰扯小說裡的佛道知識,哄她心情好轉:“前些日子與一位故人把臂同遊金陵,談及龍蟠形勢、虎踞金城(出自西遊記),晚生二人都以為,西遊記原是一本誠意正心之要,明新至善之學。縱然不談論心猿、意馬,草草一觀,亦大覺暢快。”
終于獲得首肯。
急!如何講出高度,講出境界,既要有批判放縱心猿,又要讓小小女學生聽了覺得心情舒暢。
賈雨村的恃才傲物,到底有些不俗之處。桌上不擺原著,隻是對學生侃侃而談,各色典故信手拈來,天下勝景,道觀廟宇,他也曾親去遊覽。
林如海又在飯後詢問:“聽說先生今日講起西遊記,玉兒覺得如何?”
林黛玉一身素服:“開篇講的是石猴求道。可惜先生隻肯講諸侯争雄,不肯講豬猴争雄。”
她不愛看大鬧天宮的戲,隻因為戲台上太長時間的鑼鼓叫喊,太過吵鬧,讓她聽的心口發悶,頭腦昏沉,甚至莫名的有些煩惱,又不能發脾氣。但清清靜靜的看書很好,猴子也诙諧,八戒也滑稽,兩人逗趣耍笑,哥哥兄弟,潑猴呆子,一向好玩的很,也算是苦中作樂。
雖然賈雨村還沒講到猴子見八戒,但根據過往學習經曆可知,他會删減笑點。
林如海不禁微微一笑:“好一個諸侯。”
好一個諧音!
林黛玉的心情沒有好到拿小說開玩笑的程度,隻是看父親眼睛微腫,精神不振,隻得強撐着說笑:“玉皇大帝怎放心讓猴子去看守桃園,我卻想不明白。”
林如海慢悠悠的開口:“碩鼠也不是鼠。倘若猴子不能看守桃園,人也不能看守糧倉錢庫,還有…鹽業。為父正是巡鹽禦史,你說這和齊天大聖進了蟠桃園,又有什麼區别?”
看女兒微微一笑,臉上隐約有些血色,總算放心一點。
林黛玉心說差在人家是‘九幽十類盡除名’,莞爾道:“大不相同。爹爹又不能拔根頭發,變作一位巡鹽禦史去上任。”
說笑幾句,都覺精神振奮,林如海回書房看公文,丫鬟乳母服侍着林小姐回書房寫作業。
賈雨村安排的作業正是:以大鬧天宮為主題寫三首五言絕句。一首贊大聖,一首贊玉帝,一首贊小聖。
在‘大鬧天宮’這一章節裡贊美玉帝,實在有些荒謬,但讀書人免不了要有一項專業技能,那就是不論什麼主題,結尾自然而優雅的頌聖。
林黛玉翻着翻着就忘了作業,一直瞧見孫行者掏出瞌睡蟲,忽然覺得困倦,才想起乳母催自己睡覺催了三次。
好似放下書就直入夢中,沒有半點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忽忽悠悠的,眼前仿佛出現荒山峻嶺,荒草攔路,透過層層疊疊的草幕,極目遠眺。
遠處那山勢巍峨,仿佛一隻大手……
從天而降。
黛玉:“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