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中國遠征軍優秀參謀小林 > 第7章 緊吃

第7章 緊吃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四月的滇緬公路沿線,春雨初歇,空氣清新,山間的植被在雨水的滋潤下愈發蒼翠。車隊一路颠簸,從臘戍出發,沿着熟悉的滇緬公路向雲南進發。盡管路況依舊崎岖,但比起三個月前,他們的旅程已然輕松許多——滇緬鐵路,終于通車了。

當車隊抵達雲南安甯時,所有人都看見了那條嶄新的鐵路線。蒸汽機車的轟鳴聲在群山之間回蕩,一節節車廂沿着蜿蜒的鐵軌緩緩駛向昆明,黑色的煤煙在空中盤旋,宣告着中國戰時基礎建設的巨大成就。

“真的修通了!”張妙妙驚喜地看着遠處的火車,興奮地抓住林安的手臂,“我們一月離開時,這鐵路還隻是剛剛開工,現在居然已經可以通車了!”

“是啊。”林安望着那條鐵路,心頭一陣感慨,“三個月,鐵路就鋪設完畢,國人真的太了不起了。”

滇緬鐵路的修建,是中國在抗戰期間的一項壯舉。

1940年底,滇緬公路成為中國與外界聯系的唯一生命線,但公路運輸效率有限,且極易受到天氣和日軍空襲的影響。為了提高運輸能力,國民政府決定修建從昆明至緬甸臘戍的鐵路,連接英屬緬甸的鐵路網。然而,英方出于對華政策的遲疑,始終未能提供實質性支持,最終,這條鐵路隻能由中國人自己修建。

1941年1月,鐵路剛剛開工,而短短三個月後,這條鐵路就貫通了雲南段。

這是中國人在最困難的時候,依靠自己的雙手築起的一條通往國際的生存之路。在戰火之中,鐵路、橋梁、公路不僅僅是運輸工具,更是中國民族求生存、求獨立的象征。

列車駛過,汽笛聲長鳴,車隊裡的所有人都停下來看着遠去的車廂,眼裡滿是驕傲和感慨。

“這下好了,”郭興豪感歎,“以後從昆明運送物資到緬甸,會比以前快多了。”

“對啊。”查良铮笑着說,“以後再也不用全靠汽車運輸,火車比卡車快多了,還更安全。”

林蔚看着遠處的鐵路,點了點頭,語氣難得帶着一絲欣慰:“不容易,真的不容易。”

商震上将也微微一笑,語氣堅定:“但這隻是開始,戰争還遠沒有結束,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他們即将乘坐火車返回昆明,然而,鐵路的通車不僅僅帶來了便利,也帶來了另一種景象。

火車緩緩駛入安甯站,車站廣場上熙熙攘攘,許多商人、挑夫、軍人來來往往,一派繁忙的景象。然而,林安很快注意到,這裡的商鋪裡,居然擺滿了大量的美援物資——牛肉罐頭、美國面粉、藥品、軍毯,甚至連汽油桶都堆放在街角,被人論斤出售。

她皺起眉頭,拉了拉張妙妙的袖子,示意她看過去。

張妙妙順着她的目光望去,頓時也皺起了眉:“這些東西……不應該是給前線的嗎?”

“當然應該。”郭興豪低聲道,“但你們也知道,這些物資有一部分從來沒有真正到達前線。”

他們幾個人相互對視,心裡都明白——美援物資的倒賣問題,并不是一天兩天了。

自從美國開始援助中國,各種軍需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往昆明,再通過滇緬公路進入戰區。可是在運輸過程中,總有一些物資莫名“流失”,最終出現在黑市裡,成為商人、官僚、投機分子牟利的商品。

“有些人啊,”查良铮冷笑了一聲,“打仗打得越久,他們掙的錢就越多。”

林安心裡不是滋味。一邊是千千萬萬的普通中國人在戰場上拼死抵抗,一邊卻是有人利用戰争發家緻富。

而就在他們觀察的時候,劉耀漢的身影出現在車站的角落裡。

他正和幾個穿長衫的商人交談着,手裡拿着一張單據,旁邊的工人正在往一輛卡車上裝箱,車廂裡隐隐約約可以看到幾箱美制罐頭和藥品的字樣。

林安一愣,随即明白過來——“物資進出口”。

這幾個月以來,她就隐隐察覺到劉秘書在物資調配上的“靈活性”。如今,他的身影出現在這裡,幾乎已經是最清楚不過的答案。

林方矩也注意到了這一幕,低聲道:“假如我沒看錯,那輛卡車應該不會開去前線。”

林安抿了抿嘴唇,沒有說話。

她知道,在這個亂世裡,并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堅守底線。戰争不僅是槍炮聲的較量,也是權力、利益、人性的考驗。

可她同樣知道,自己無能為力。

昆明的四月,陽光和煦,滇池湖面波光粼粼,遠山層巒疊嶂,空氣中彌漫着泥土與青草的清新氣息。滇緬鐵路的通車使得城市更加繁忙,街頭商販的吆喝聲與軍營中的号角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種詭異的平衡——戰争的陰影尚未完全籠罩,而城市的生活依舊如常。

林安和翻譯組的成員們被正式調入軍事委員會駐滇參謀團,擔任軍事情報和地圖測繪工作,并被授予少尉軍銜,正式成為軍官。

駐滇參謀團的團長是侯騰上校,他們在考察團時便已熟識。侯騰是參謀本部派來的高級情報官,過去長期在外駐武官處工作,思維缜密,待人溫和,但做事十分嚴謹。他的辦公室位于參謀團大樓的二樓,窗前擺着一張大地圖,時常用紅藍兩色的旗幟标注戰線的推進情況。

“歡迎你們。”侯騰在他們到任的第一天微笑着說道,“駐滇參謀團的主要任務,是為滇緬戰區的作戰提供參謀支持,情報分析,以及最重要的——通訊保障。”

林安很快發現,駐滇參謀團的重要性遠超她的想象。

昆明的參謀團大樓裡,有一間規模不小的電台室,牆壁上挂滿了電報紙帶,地上堆放着一排排備用電池。林安無意間注意到,這台電台比普通電台的功率要大得多——它是全中國僅有的五台1000瓦特電台之一,每一周就要更換一次電池。

侯騰上校偶爾會親自監控重要戰區的通訊情況,而前線的許多電報往往是通過這台電台轉發的,因為前線呼不到重慶,他們是前線與重慶之間最重要的橋梁。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