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又倫,比他們大六歲,年輕、幹練,是黃埔七期畢業生,從第五軍建軍之初就是第五軍參謀長,參與了昆侖關大戰等多場戰役,他沒有刻闆的官架子,反而待下屬十分随和,甚至帶着點不拘小節的潇灑。
“你們倆好好幹。”他第一次和林安、查良铮交談時,笑着拍了拍他們的肩膀,“我們這些年紀輕的,不比那些老參謀資曆深,所以隻能多做點事情,讓自己值點錢。”
“讓自己值點錢”——這句話聽起來輕松,但林安知道,這在軍隊裡是一種無聲的壓力。
在第五軍這樣一支精銳部隊裡,所有軍官的晉升都靠戰功,如果不能在戰局中證明自己,那再多的資曆都隻是空談。
而參謀的戰場,不在前線,而在圖紙和情報之間。
和羅又倫共事的同時,林安也和查良铮逐漸熟悉起來。
這個家夥,雖然是參謀,卻是個寫詩的人。
她無意間發現,查良铮的抽屜裡總是塞着一些筆記本,裡面寫滿了密密麻麻的詩句,有些已經發表在報紙上,有些還未完成。
“你還寫詩?”林安有些驚訝地問他。
“當然。”查良铮一副理所當然的表情,“軍隊裡除了操練、寫報告、研究地圖,難道就不能寫點詩?”
林安笑了笑,随口給他起了個外号:“那你就是詩人參謀了。”
這個外号立刻傳遍了整個參謀處,羅又倫也笑着調侃他:“查良铮,我看你是不是該去宣傳部門,而不是在這裡和我們研究軍情?”
查良铮倒是毫不在意,反而有點得意地說:“軍隊裡也需要詩人嘛。”
盡管軍部的日常工作繁忙,羅又倫的管理風格讓整個參謀處的氛圍相對輕松。
他很少擺官架子,甚至偶爾和部下們一起吃飯、聊天。但林安能感覺到,羅又倫雖然看似灑脫,但對工作極其嚴格,甚至有些嚴苛。
有一次,一個年輕參謀在地形分析中犯了個錯誤,羅又倫直接将地圖扔在桌上,冷冷地說道:“你覺得戰場是給你犯錯的地方?如果你這個數據報上去,指揮官按這個布置兵力,那死的就是前線的兄弟!”
整個參謀處一片寂靜,沒人敢說話。
年輕參謀低着頭,臉色蒼白,連連道歉,羅又倫卻沒有讓步:“馬上重做。”
最終,這個參謀通宵改完了地圖,才被允許休息。
從那以後,林安深刻認識到,參謀的錯誤,可能會讓無數士兵喪命。
而羅又倫,表面上雖顯得随和,但在真正的戰場問題上,從不姑息任何疏忽。
在忙碌的日子裡,戰局也在不斷變化。
軍部的電報室變得更加繁忙,美國的軍事顧問開始頻繁出入第五軍的司令部,而林安他們翻譯的文件裡,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中國戰區”相關情報。
林安知道,中國終于不再是孤軍奮戰,滇緬戰場很快會迎來真正的國際合作。
但同時,這也意味着,真正的戰鬥即将來臨。
某天深夜,林安在辦公室整理文件時,聽到外面傳來一陣低沉的讨論聲。她悄悄探出頭,發現羅又倫、查良铮,以及幾名參謀正圍着地圖,神色凝重。
羅又倫的手指點着緬甸地圖,說道:“美軍如果進駐緬甸,日本人一定會加快推進速度。我們在仰光和東籲一線的防禦,必須提前準備。”
林安心裡微微一震。
第五軍的任務,已經越來越清晰——他們,将成為未來滇緬戰役的核心力量。
回到宿舍時,林安躺在床上,望着天花闆,她忽然意識到,自己已經站在了戰争的最前沿。
她從一個考察團的翻譯,變成了軍隊裡的參謀,身邊的人也在一點點改變。
羅又倫,這個年輕卻極具能力的參謀長,正在策劃一場影響中國西南戰局的行動;
??查良铮,這個寫詩的參謀,已經漸漸融入戰時的現實,偶爾連詩也寫得帶上了血與火的味道;
而她,林安,也不再是從前那個隻負責文書和翻譯的女孩。
戰局在變化,她的世界,也不再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