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迪威是個強勢的指揮官,性格剛烈、作風直接,而杜聿明也不是省油的燈,中央軍出身的他,不可能輕易接受外軍的指手畫腳。
在許多場合,林安都能感受到這兩位高級将領之間暗藏的較量——他們都在合作,但也都在試探彼此的底線。
“Tell General Stilwell that our men are well-trained and battle-ready. But we need a clearer logistical support plan.”(告訴史迪威将軍,我們的部隊訓練有素,随時可以投入戰鬥。但我們需要更明确的後勤支持計劃。)
杜聿明坐在會議室裡,語氣平穩卻帶着不容置疑的意味。
林安微微吸氣,穩穩地将這句話翻譯成英文,望向對面的史迪威。
後者的眉頭微微一皺,嘴角抖了抖,顯然想反駁什麼,但最終隻是哼了一聲,點頭道:“We’ll do our best. But we expect your troops to follow orders accordingly.”(我們會盡力安排。但我們希望貴軍能嚴格執行命令。)
林安低頭做記錄,心裡卻明白——這場合作,表面上是盟友,實際上仍然是兩股勢力的較量。
她在這種外交場合待得久了,漸漸也學會了察言觀色,逐漸意識到,軍隊的現實問題,往往不是基層軍官的困境,而是高層博弈的結果。
因為是杜聿明的貼身翻譯,她接觸到了越來越多的高級将領。
新22師師長廖耀湘,新38師師長孫立人,都是遠征軍的核心指揮官。
他們偶爾會與杜聿明一起去找史迪威商讨戰局,林安在這些場合裡并不需要說話,隻需靜靜站在杜聿明身後,随時準備翻譯。
然而,即便隻是站在角落裡,她也能感受到這些真正的戰場指揮官身上流露出的氣質——他們與某些整天坐辦公室的官僚不同,身上的軍裝甚至帶着些許戰場的煙火氣。
他們是真正為戰争做準備的人,而她,也漸漸在這些場合裡“混了個臉熟”。
有時候,當她在軍部走廊裡迎面遇到廖耀湘或孫立人,彼此都不會刻意交談,但他們的目光會短暫地對視一下,然後點點頭,算是一種默契的承認。
這是林安這幾個月來,第一次真正覺得自己已經踏入了這個軍隊的核心圈層。
在某天會議結束後,林安終于找到了一個機會,在随行返回軍部的車上,向杜聿明提起了六十六軍的地圖問題。
她的語氣十分謹慎:“司令,前幾日我聽到一個情況……六十六軍的地圖供應似乎出現了一些問題。”
杜聿明靠在車窗上,微微轉頭看着她:“什麼問題?”
林安沒有隐瞞,簡要地将張妙妙反饋的情況複述了一遍。
軍官不識英文,隻有美軍地圖,無法指揮作戰——這個問題其實并不複雜,但卻至關重要。
杜聿明沉默了一下,歎了口氣,語氣平靜但帶着一絲無奈:“新式地圖印刷不夠,目前隻能發給部分部隊,後面會慢慢補充到位。”
“那……”林安遲疑了一下,“六十六軍什麼時候能拿到?”
杜聿明沒有直接回答,隻是淡淡地說道:“這種事,軍政部會安排。前線的情況我很清楚,但你要明白,不可能所有部隊都能同時拿到最新的裝備。”
他的語氣仍然溫和,甚至還帶着幾分長輩式的教導意味,但林安聽懂了——這不是他能決定的事,至少,不是眼下能改變的事。
她沒有再追問。
她知道,有些事情,即便她再怎麼焦慮,也隻能等待。
回到軍部後,她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查良铮。
兩人都沒有再多說什麼,隻是默默地對視了一眼。
他們都明白,這意味着,六十六軍至少在近期,仍然無法得到足夠的地圖。
林安歎了口氣:“隻能為妙妙祈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