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點點頭,語氣沉穩:“你的71軍不能再硬抗了。接下來該輪到我的第五軍了。”他指着南坎西北方向的山地,“第五軍的直屬部隊加上200師,會在貴街方向拖住日軍的推進速度,我們的裝甲團和重炮營會組成機動力量,保證南坎部隊有序撤退。”
宋希濂擡起眼,看了看杜聿明,似笑非笑:“光亭,你不會是舍不得你這支王牌部隊吧?”
杜聿明搖頭,嘴角帶着一抹冷笑:“第五軍的兵,哪一場仗不是在最前線?如果讓日軍突破南坎,密zn和八莫都撐不住,我們連騰沖都退不回來。第五軍不是不肯打,而是要在最該打的地方打。”
宋希濂沉默了一下,輕輕敲着桌面,終于緩緩點頭:“行,我的71軍和新38師先撤,你的第五軍擔任殿後。”他擡起頭,目光銳利,“不過光亭,殿後不是送死,我們是要撤回去再戰,而不是留在緬甸陪葬。”
杜聿明嗤笑了一聲:“放心,我沒打算做烈士,騰沖那邊需要我的人,我不會死守。”
兩人相視一眼,心照不宣。
定下撤退計劃隻是第一步,接下來的關鍵,是如何讓上級首肯。
畢竟,這場戰役的指揮權不僅僅掌握在他和宋希濂手中,他們還需要向林蔚、羅卓英、史迪威、甚至委員長本人請示。
他擡眼看向宋希濂:“光靠我們倆定戰略還不夠,這事得讓上面點頭。”
宋希濂早有準備,微微颔首:“南坎已經打成這樣,誰還能堅持死守?羅總司令應該不會反對。林總參謀長大概率也能理解,現在能拖住就不錯了。史迪威……我不了解,現在看到日軍的投入,估計也該消停了。”
杜聿明冷笑了一聲:“六個師團,誰看誰消停。本來隻打算對付18、55師團,到了之後發現還有33、56師團,現在居然還塞進了近衛師團、48師團,緬甸戰場上能找到的日軍主力,全特麼湧上來了。”他語氣略帶譏諷,“史迪威要是還想着反攻仰光,那就讓他自己帶兵去打吧。”
宋希濂擡了擡眉,沒發表意見。他對史迪威的意見向來不強烈,既然對方不是他的上級,他犯不着在這種時候和美軍将領扯皮。反倒是委員長的态度,他有些拿不準:“校長那邊呢?騰沖是滇緬公路的門戶,我們如果主動放棄密zn,他會同意嗎?”
杜聿明神色微斂,沉思片刻後緩緩道:“校長向來慎重,他當然不希望輕易後撤。但眼下,整個緬甸北部已經站滿了日軍,我們不撤,他們就能從密zn直插怒江西岸,直接威脅雲南。就算他再想堅持,羅卓英和林蔚也不會同意。”他頓了頓,“況且,校長比誰都明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宋希濂點點頭,拿起鋼筆,利落地在電報紙上寫下:“南坎激戰,敵勢兇猛。為保存戰力,拟令第71軍及新38師逐步向騰沖撤退,第五軍擔任殿後,力阻日軍進逼密zn。乞示。”
杜聿明掃了一眼,點頭示意:“發吧。”
電報很快被送往參謀部,通過無線電向重慶和昆明發出。
過了半小時,最先傳來的,是林蔚的回複:“同意謹慎後撤,保存戰力。”
羅卓英的電報随後而至:“南坎久守無益,迅速整理隊伍,騰沖布防。”
史迪威的回複比他們預想的快得多,隻有簡單的一句:“看清局勢,盡快行動。”沒有指責,沒有反對,甚至連多餘的廢話都沒有。
“看來他也認清現實了。”杜聿明輕笑一聲,把電報紙遞給宋希濂。
最後的,是委員長的回複。
“戰局急變,應以保存實力為重,騰沖布防,全軍謹慎後撤,不得失序。”
宋希濂看着這封電報,嘴角微微翹起:“看來,校長也知道這仗沒法再打了。”
杜聿明把電報折起,語氣淡然:“畢竟,六個師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