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中國遠征軍優秀參謀小林 > 第90章 訪問團

第90章 訪問團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穿越戰場的旅程

Ann Lin, Times戰地專欄

這是一趟漫長的旅程。

當我坐在軍機上,望向窗外無盡的夜空時,我意識到,我正在穿越整個戰争。

我們從騰沖的機場起飛,那裡仍然是飛虎隊的基地之一。機庫裡停着P-40戰鬥機,機械師們在夜色下争分奪秒地搶修,一群飛行員圍着地圖,商量着第二天的戰術。他們知道自己的任務:起飛,掩護,戰鬥,然後回來。

有時候,他們回來,有時候,他們不會。

一名飛行員正站在機翼上調整機炮,看到我,沖我揚了揚下巴,笑道:“嘿,Ice,這次又去哪?”

“華盛頓。”我回答。

周圍的飛行員紛紛轉過頭來,有人吹了聲口哨,有人咧嘴一笑:“哦?去和那些大人物聊聊?讓他們多給我們送點好飛機?”

我笑了笑,沒有回答,但他們知道我的意思。

“那你告訴他們,”一個少尉拍了拍自己戰機的機身,半是玩笑半是認真地說:“這玩意兒能打得過零式,但前提是它還能飛。”

他們的P-40戰機上滿是補丁,機炮時不時會卡彈,燃油供應吃緊。可他們還是一次次爬進駕駛艙,沖向戰場,幾乎從不抱怨。

他們從不質疑命令,他們隻是希望,那些坐在辦公桌後的人,能理解他們的戰鬥。

我拍拍他的機翼,點頭道:“我會的。”

?

第一站是卡拉奇,基地裡依舊忙碌。美國工兵們在修建新的跑道,印度士兵正在操練,英國軍官圍着地圖比劃着滇緬公路的方向。

在通訊室的牆上,一張手寫的紙條被小心翼翼地貼在那裡,上面寫着:“有人還在仰光等着我們。”

我問值班的通訊兵這是什麼意思,他聳聳肩,說:“半年前,一個英軍士兵寫下的。他的部隊最終撤退了,仰光再也沒等到他們回來。但這句話,一直沒人撕掉。”

這場戰争裡,有太多人在等待。有人等援軍,有人等歸鄉,有人等了一整場戰役,卻什麼也沒有等到。

我們再次起飛,向西飛去。

在巴格達,我們的飛機在沉睡的城市旁加油。我靠在機艙門口,看着遠處沙漠中零星的燈光。一個坐在彈藥箱上的英國軍官朝我晃了晃手中的煙,打量着我們的軍機。

“從哪兒來?”他問。

“中國戰區。”

他微微挑眉,似乎有些意外,然後笑道:“你可真是繞了半個世界。”

“你呢?”我反問。

他聳聳肩,指向身後一排整齊的運輸機:“從埃及來,我們正把裝備送往北非。你知道的——那邊的戰役更受關注。”

?

下一站是開羅。這座城市與騰沖、巴格達截然不同,這裡仍然像個“正常世界”——街頭有咖啡館,人們在市場裡讨價還價,戰火似乎并未完全吞噬這個地方。

我在市場裡繞了一圈,看到幾個美軍和英軍士兵站在攤位前争論着價格,試圖用軍票換取當地食物,一個埃及商販固執地用手勢比劃着自己的要價。

他們沒有端着槍,沒有蹲在戰壕裡等援軍,他們在讨價還價。

戰争或許無情,但它無法摧毀一切。即使在這場全球戰火中,仍然有人為了晚餐的價格争執不休。

我買了一小包幹果,回到基地,一個年輕的美軍軍官看到後,笑着問:“打算帶去華盛頓?”

我搖搖頭:“不,我隻是想提醒自己,世界上還有這樣的東西。”

在開羅的美軍基地,我遇到了一群剛剛結束任務的B-24機組成員,他們正靠在機庫旁抽煙。

“從哪兒來?”我問。

“澳大利亞,”一個飛行員回答,“但不久後,可能要往南太平洋走。”

“瓜島?”

他點點頭,吐出一口煙,“聽說那邊打得比地獄還慘,我們的海軍在拼命死守。”

另一個飛行員哼了一聲:“這場仗到處都缺人,缺飛機,缺燃油,缺一切。”他看了看我,“你們那邊怎麼樣?”

“一樣。”我輕聲道。

?

在厄立特裡亞,我們降落在英軍基地,這裡是跨越大西洋前的最後一站。跑道上,一隊機械師正圍着一架“飓風”戰鬥機,檢查它彈痕累累的機身。

一個英軍機修兵提着工具箱經過我身邊,看到我的軍裝時頓了一下,問道:“你是從遠東來的?”

“是的。”

他看了我一眼,低聲問:“那邊戰況怎麼樣?”

我沒有立刻回答,而是反問:“你們的戰況呢?”

他露出一絲笑意,指了指那架戰機:“它活着回來,我們的兄弟也活着回來——這就是好戰況。”

我點點頭,沒有再說什麼。

我想,我們所有戰區的士兵,衡量戰況的方式都是一樣的——不是地圖上的紅藍箭頭,而是有多少人活着回來。

?

抵達華盛頓的人

在厄立特裡亞的基地,我終于追上了宋美齡的航班。

她剛剛抵達,身穿深色外套,神态鎮定而優雅。随行的人員正在安排下一段行程,而她正與幾名美軍軍官交談,語氣溫和堅定,仿佛她不是一個人在為國家争取支持,而是在為每一位仍然戰鬥的人争取時間。

當她看到我時,露出一絲微笑:“林安,你終于趕上了。”

我立正敬禮,她輕輕擺手,示意我放松。

“走吧,”她說,“我們在華盛頓有很多話要說。”

飛機的引擎開始轟鳴,艙門在我們身後關閉。我望向窗外,戰火仍在燃燒,而我們,正穿越它的中心,去向那些決定未來的人傳遞前線的聲音。

———————

林安放下筆,這一期的專欄寫的是她的旅程,也算是為訪美造勢。她越來越覺得自己漂浮在半空,雖然每天輾轉各地,事務上的忙碌填滿了時間,但情感上卻像是被掏空了。

在前線時,每一天都是緊繃的,生死一線,戰友的犧牲、部隊的調動,甚至能坐下來吃一頓飯都成了奢侈的幸福。那時候,她覺得自己是真正活着的。

可現在,日複一日地處理報告,連寫文章都要顧及政治立場,甚至得适當地拍宋美齡的馬屁——她倒不是覺得不該拍,隻是總覺得少了點最初的純粹。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