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安站在巨大的作戰地圖前,雙手抱臂,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紅藍色箭頭,像是在試圖拼湊一副更完整的圖景。斯圖爾特站在她旁邊,雙手插在口袋裡,随意地倚靠在桌沿,似乎對她的沉默感到好奇。
“你在想什麼?”他歪頭看她,語氣輕快,“比前線的地圖複雜多了吧?”
林安沒回應,視線落在蘇德戰場,那片鋪滿紅色的地方。斯圖爾特順着她的目光看去,揚了揚眉,“哦,斯大林格勒。”
“這裡的戰報怎麼說?”她開口,語氣平靜。
斯圖爾特聳了聳肩,“參謀部的評估不太樂觀,認為蘇聯很難再撐太久。德軍推進得很深,蘇聯人的損失觸目驚心,如果他們熬不過這個冬天——”他用指揮棒點了點地圖上莫斯科的方向,“德國人就能騰出手來,到時候,整個歐洲都會變天。”
林安的目光沒有離開那片紅色,她輕輕地說:“可他們會撐過去。”
斯圖爾特側過頭,略帶興趣地看着她,“哦?你這麼肯定?”
“冬天會殺死德國人,”林安的聲音很平靜,像是在陳述一個無需争辯的事實,“就像拿破侖的軍隊一樣。”
斯圖爾特輕笑了一聲,“有趣的看法,華盛頓這邊可不是這麼想的。”他說完,又看了眼地圖,“不管怎樣,至少今年冬天蘇聯人還能擋住德軍,我們暫時不用擔心希特勒的兵力轉向。”
林安點了點頭,繼續往地圖南邊看去,北非戰場的标記吸引了她的目光。
“北非呢?”她問。
斯圖爾特翻開桌上一份報告,眼睛掃過幾行文字,“英軍在阿拉曼打赢了,蒙哥馬利把隆美爾逼退,可德國人在突尼斯頑抗,戰事還沒結束。”他合上文件,“這裡很快就會成為我們的主戰場,畢竟歐洲戰役還得從北非打起。”
林安盯着地圖上的突尼斯,若有所思地開口:“如果北非戰事拖得太久,中國戰區可能得不到增援。英國人在緬甸就背叛了我們一次。”
斯圖爾特聳了聳肩,“這可不一定。隻要我們能在這裡速戰速決,軍隊就能騰出來。”他說得輕描淡寫,仿佛戰争真的能按照計劃書上的預期進行。
林安沒有接話,視線向東移動,落在太平洋戰區那片零散的島嶼上。她翻開一份戰報,眉頭微微蹙起。
“瓜島……”她低聲念了一句。
“你聽說過?”斯圖爾特有些驚訝地看她。
“當然。”林安翻動着戰報,“這裡是什麼情況?”
斯圖爾特臉色變得有些凝重,他伸手指了指地圖上瓜島的位置,語氣也不再随意,“這場戰鬥比預想的要慘烈。我們的損失比我們願意承認的要大得多,海軍還算勉強守住了補給線,但陸軍在島上苦戰,日軍的增援一波接一波,局勢還不明朗。這裡主要是海軍的戰鬥。”
“損失大嗎?”她問。
斯圖爾特沒馬上回答,他看着她,似乎在衡量她的問題是否有必要回答。但最終,他還是開口了:“陸戰一師的傷亡很慘重,有些部隊幾乎打光了。”他頓了一下,補充道:“但好消息是,日軍的補給情況更糟,他們的運輸線承受着巨大壓力。”
林安點點頭,翻着戰報,淡淡地說道:“瓜島上的日本師團都是從中國大陸調過去的,曾經和我們作戰過的部隊。”
“是啊。”斯圖爾特抱起胳膊,“你們為什麼不牽制住他們?”
林安一愣,随即盯着他微微皺眉,“陸戰一師什麼裝備,中國軍隊什麼裝備?再說,已經牽制了70%,我們又不能鑽到日本參謀本部裡叫他們别打了。”
她湊到斯圖爾特面前,“你不會是畏戰吧?”
“去去,”斯圖爾特擺擺手,“我開個玩笑。”
林安嗤笑了一聲,搖了搖頭,繼續往地圖上的大西洋看去。
“那這裡呢?”她的目光停在那片深藍色的海域上。
斯圖爾特的表情微微陰沉了一些,“糟透了。”他語氣裡第一次帶上了些疲憊,“我們在改進護航系統,但德國人的潛艇戰術仍然非常有效,商船隊損失嚴重。補給線一旦崩潰,歐洲的戰局就會受到巨大影響。”
“前途一片灰暗啊……”林安抱着胳膊站在地圖前,語氣卻聽不出任何沮喪。
1942年10月,二戰最吃勁的時候。此時的世界,像是一座即将崩塌的鋼鐵橋梁,每一個戰場都在苦苦支撐,每一塊拼圖都被血肉填滿。此刻去為中國戰區争取更多資源,顯然是極難的——太平洋戰場在苦戰,北非仍在僵持,蘇聯看起來幾乎是要亡國。
而此刻的中印緬戰區反倒是相對平靜的那一個,也就意味着,在華盛頓的戰争資源分配表裡,它的優先級幾乎被擠到了最後。
她很清楚,現階段中國戰區能得到的,隻有北非戰場漏出來的殘羹冷炙——讨厭的英國人。
但是她知道一切很快就會迎來轉機。蘇聯不會崩潰,他們會在斯大林格勒扭轉戰局。北非會勝利,突尼斯終将落入盟軍之手。瓜島也将屬于美國,美軍的太平洋反攻将拉開序幕。
戰場當前的形勢不足以支撐中國戰區的優先級——她不能靠“當下的戰局”去争取資源,隻能從戰後戰略分配入手。如果現在能獲得一個承諾,一個中國戰區在勝利之後将與其他戰區平等對待的承諾,那麼,即使此刻暫時退讓,幾個月後,當歐洲、北非和太平洋的勝利接踵而至,中國也必須接收與當初這些戰區同等規格的裝備。
哪怕隻有蘇德戰場的50%,不,甚至10%。想一想口水都要流下來了。
她收回思緒,轉頭看向斯圖爾特,話鋒一轉,像是随意地問道:
“斯圖爾特少校,你知道現在美國的軍工産能如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