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圖爾特被她跳躍式的思維弄得一愣,但還是條件反射地回答:“軍工?增長得比所有人預想的都快。1940年我們還在擴建工廠,現在光是福特公司一個月就能生産幾百架戰機,通用和克萊斯勒的坦克下線速度也在飙升。”
他頓了一下,眯起眼看她,“你問這個做什麼?”
林安沒有立刻回答,而是輕輕揚起眉梢,重複了一遍,“一個月幾百架?”
——整個中國上空的飛機,目前不過四百架。
斯圖爾特被她的語氣帶出了一絲疑惑,“是啊,福特的流水線效率極高,比我們最初的預測還快。”
林安走到地圖前,快速的點出北非戰場的人數和裝備、歐洲戰場的人數和裝備、以及太平洋戰場上的——她隻算陸軍的。
斯圖爾特微微眯起眼,饒有興趣地看着她的動作。
幾分鐘後,林安在筆記本上迅速劃出一組數字——步槍、輕重機槍、迫擊炮、榴彈炮、山炮……這些都是美軍陸軍标準配置的常規裝備,她按照自己對美械師配置的理解,計算出了當前美軍的裝備消耗總量。
她原以為自己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可當最終的數字躍然紙上時,她仍然微微怔了一下。
這個數字,過于震撼。
比她想象的還要巨大,比她想象的還要奢侈。
她腦海中立刻浮現出第五軍的裝備狀況——那個号稱是中國唯一全美械化的部隊——裝甲團裡配置了39輛戰車。
她心裡泛起一絲苦澀。可是她沒有流露出來,隻是決定回去要告訴宋美齡。
林安微笑着向斯圖爾特展示筆記本,“大概是這個數字,對不對?”
步槍、輕重機槍、迫擊炮、榴彈炮、山炮……斯圖爾特的眼睛睜大了,“你怎麼算的這麼快?”
林安聳聳肩,“magic”。
“差不多。”斯圖爾特有些遲疑,“但是北非戰場上的人數還要再多一些。”
她現在已經不去想什麼承諾了——隻要給我們百分之一……哪怕隻要給我們百分之一。
“你知道嗎,我們參加緬甸戰役的部隊所收到的所有美援是12門山炮。”她說。
一向具有愛國精神并且時刻準備對盟友據理力争的斯圖爾特好像被誰掐住了脖子,過了一會兒,他才說,“駐印軍不會是這樣了。”
——————
注:
美國生産能力一覽:
步槍(M1加蘭德):1942年單年生産約 500,000 支;
輕重機槍(勃朗甯M1919、M2重機槍):年産 50,000 門以上;
迫擊炮(60mm, 81mm):年産 10,000 門以上;
榴彈炮(105mm, 155mm):年産數千門;
坦克(M3、M4雪曼):1942年生産了約 24,000 輛,到1943年,這一數字會翻倍;
飛機(P-40、P-51、B-17等):1942年美國生産了47,836架飛機,到1943年這一數字将超過80,000架。
中國裝備一覽:
步槍:許多部隊仍在使用1910年左右的毛瑟步槍或漢陽造步槍,部分部隊如第五軍裝備了中正式。
輕重機槍:中國軍隊标準連隊可能隻有少量捷克式輕機槍,而美國一個排可能配備多挺M1919;
迫擊炮:極度短缺,僅部分中央軍精銳配備;
榴彈炮、山炮:整個中國軍隊的火炮總量遠低于一個美軍集團軍的裝備;
坦克:中國幾乎沒有裝甲部隊,唯一配備美式坦克的部隊(第五軍)隻有39輛戰車,與美軍成千上萬輛的M4雪曼根本無法相比;
戰機:依賴飛虎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