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夏關閉系統商城,準備開啟新任務。随着精神力的提升,她進入小世界後的不适感也越來越輕了。
這次隻是稍微有點頭暈,連清心丹都不用吃,稍微緩一緩就沒事了。
原主陳夏,從小在福利院裡長大,父母是誰都不知道。兩歲的時候,她被人丢棄在福利院門口。
聽在後廚做飯的王阿姨說,那天早上她去買菜,發現門口有個小孩,被破毯子裹着,滿臉通紅,已經凍暈了過去。
她記得,那天可冷了,外面下着雪,也不知道是誰那麼心狠,兩歲的孩子,還發着高燒,就那麼被一張破舊的毯子裹着,丢棄在福利院門口。
後來,福利院的工作人員在她身上找到了一張小紙條,上面歪歪扭扭地寫着。
“孩子的父親去世了,我獨自一人帶着孩子實在是太累了,希望福利院能收留孩子。
孩子是肺炎,吃了藥也不見好,醫生說要住院,我沒有工作,拿不出一分錢來,無奈隻能拜托福利院發發善心,救她一條小命了。”
王阿姨每每說起這個,都恨得咬牙切齒,多狠的心呐,你要是想把孩子送福利院,就不能白天送?
下雪天,半夜把孩子丢在福利院門口,你哪怕敲敲門呢?孩子在雪中凍了很長時間,醫生說,但凡再晚上那麼一會兒,孩子怕是就要保不住了。
原主年紀小,說不清楚自己家在哪,連父母的名字都不知道。問她叫什麼,她也說不清是夏夏還是霞霞。
福利院的工作人員把她送到醫院後,報了警,98年時候攝像頭還沒有普及。
後來倒是不遠處路口的一個攝像頭拍到了丢棄她的那個女人。
可惜像素太差,加上是半夜,那個人包的還十分嚴實,根本看不清楚長相,警察也無從查起,因此也就不了了之。
福利院的院長給她取名叫“夏夏”,她們那一批孩子都跟着院長姓陳。所以戶口本上寫的是陳夏,在福利院裡,大家都叫她夏夏。
福利院的生活其實沒有想象的那麼慘,她們這所福利院是遼省最大的孤兒學校。裡面有小學、初中和中專。
吃喝、教育和住宿都是國家撥款,每個月還有幾塊錢的零花錢。
學校是軍事化、封閉化管理,每個班都有生活老師照顧孩子們,生活用品按季發放。
六一民政局的領導和社會愛心人士來探望,發點吃的、喝的,有時候還會送個毛絨玩具。
除了沒有父母,就跟上寄宿學校的孩子差不多。
學校會一直供養到孩子們到初中畢業,成績不好的可以讀學校裡的中專,成績好的如果能考上公辦高中,也可以去讀外面的高中。
原主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每次考試都是班級第一,中考時,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市裡的一所公辦高中。
在高中讀書期間,她的學費全免,市高和孤兒學校還會分别給她發生活費。
她考上985大學後,“孤兒助學工程”每年補助她一萬塊錢。學校不但給她減免了學費,她的貧困生補助也是最高檔。
加上國家助學金和獎學金,她在讀大學時,生活費其實比一些同學的還要高。
但她深知自己與其他同學的不同,其他同學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還能回家啃老,她沒有家,畢業之後的路,就隻能靠自己走。
讀大學時,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學習中,除了學好軟件工程專業外,還選修了金融專業的課。
她對金融感興趣,是因為大一一次聽一位知名經濟學教授的講座時,聽他講過某位張姓投資商,投資某訊和某東的案例。
她特别佩服這個人,後來在室友的電腦上刷到過張某峰的《七分鐘解讀34所985高校》。
她很認同他曾經說過的一句話,窮人家的孩子要想跨越階級,得靠高考選對專業。
雖然她學的軟件工程已經很不錯了,但她想,藝多不壓身,多學點兒金融知識總沒有壞處。
也許她永遠都夠不到資本那個階層,但至少她努力過。
将來她的孩子起點會比她高,受的教育也會比她好。
不用裝乖、不用争搶,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不用在别人提起她的出身時,忍受那種異樣或憐憫的目光。
可這一切的努力,最後都被人毀了。
大學畢業後,原主留在了滬市,當了一名“滬漂”。
她在一家大廠做軟件開發工程師,月薪一萬多。生性節儉的她租住在離公司很近,十平方的隔間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