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急報如飛箭般傳來,太子的鐵騎在沙場上如狂風掃落葉,将邊境的蠻族部落逐回其故土,赢得了一場耀眼的勝利。
然而,一支百人左右的先鋒隊伍,在執行突襲之際,不幸被蠻族逼至其領地的一座險峰之上。此山巍峨險峻,守易攻難,加之此次征戰初衷僅為驅逐,無意深入敵境,太子權衡利弊後,決定放棄這一百多名士兵的性命,準備班師回朝。
慕四公子一意孤行,不顧太子的勸誡,決意隻身前往趕去營救,此行無疑是赴湯蹈火,生死未蔔。
暮色四合,香漓立于大明宮之巅,晚霞如織,輕撫她的面龐。當她得知這一消息時,心如止水,思緒一時凝滞。随後,她逼迫自己以一顆冷靜的心去審視這一切。
其實君溟死了也沒什麼大不了吧,凡人的生命不過彈指一揮間,數十年後終将歸于塵土,隻是早晚之别。而她,一旦劫數盡,便将重返那九天之上的天宮,重拾那逍遙自在的神仙歲月。
這一切,不過是她漫長生命中的一段小小插曲罷了。
對,就是這樣,無所謂的。
香漓的思緒飄遠,往事如潮水般湧上心頭。。
初臨凡塵之際,香漓天性靈動,總按捺不住探索外界的沖動。然而,沈秀蓮憂其安危,鮮少允她外出。于是,香漓常幻化百态,或為翩翩少年,或為端莊婦人,甚至化作白發老者,悄然溜出家門。
彼時的她,滿心好奇,渴望聆聽世間萬象。
然而,凡塵之中,善惡交織。每當遇見心懷不軌之徒,香漓總是毫不猶豫地出手,暗中懲戒那些惡人。同時,她也目睹了許多生活困苦之人,甚至有人隻能以野草充饑。盡管她從仙界帶來了一些财物,但大多都慷慨贈予了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燭夜見她如此辛勞,心疼勸道:“人各有命,你又管得了幾時?”
香漓那時總是堅定地回答:“我身為神仙,受凡人供奉,自當盡力庇護他們。這是我作為天族公主的責任。”
然而,世事難料。
某夜,香漓悄悄抓住了一個家暴成性的男子,将他吊在樹上,厲聲警告他不得再傷害家人。可就在那晚,男子的家中突遭劫匪,他的妻子為護孩子,不幸死于劫匪之手。
她曾定期為貧苦百姓送去糧食與衣物,希望能緩解他們的困境。然而,一些人卻貪得無厭,扯着她的衣袖哀求更多。當香漓無法滿足時,他們便憤然指責:“你們這些命好的人,竟連這點東西都舍不得施舍!”
她還曾憐憫青樓中的女子,覺得她們雖外表光鮮,實則毫無尊嚴,不僅要忍受那些貪婪男子的騷擾,還要承受管事的打罵,活得如同奴隸。某夜,她潛入青樓女子的住處,告訴她們自己已将管事迷暈,勸她們趁此機會逃離。然而,那些女子卻苦笑着搖頭:“我們都是被父母賣到這裡的,離開了這裡,又能去哪兒?這世上,哪裡還有我們的容身之處?”
漸漸地,香漓不愛笑了。她不再像從前那樣去傾聽凡人的聲音,也不再輕易插手人間之事。燭夜說得對,人各有命,又何必執着呢?
然而,某一天,香漓還是忍不住出手救下了一個青年男子。巧合的是,那時她正化作一個與那青年男子同齡的文弱書生模樣。那男子被一群流氓拖進巷子,險些遭受欺淩。香漓将他救下後,男子激動得跪地磕頭,連連道謝。
男子的生活十分艱難,父母早逝,家中還有一位病重的奶奶需要照顧。他隻能靠在外給人擦鞋勉強維持生計。香漓心生憐憫,偶爾會給他送去一些食物和衣物。兩人漸漸熟絡,偶爾還會聊上幾句。男子感慨地說,這是他第一次有同齡的朋友,但随即又緊張地改口,說自己身份卑微,不配做香漓的朋友。
香漓卻坦然道:“你當然是我的朋友。”
然而,有一天,男子的神情慌張,他顫抖着請求香漓陪他去一個院子送鞋,香漓又怎會看不出他的異常。到了地方後,那兒果然是一個陷阱,之前欺負他的那群流氓正手持刀劍,在院子裡守株待兔。為首的流氓衣着華貴,顯然是某位官員的兒子。
男子哭着哀求:“人我已經帶來了,可以放了我奶奶嗎?”
流氓們從一間屋子裡推出一個虛弱的老人。男子急忙上前攙扶,可當他們走到院門時,流氓卻反悔了,獰笑道:“你們倆今天都得死。”
香漓自然不會将這些流氓放在眼裡,三下五除二便将他們打得鼻青臉腫。男子抱着奶奶縮在一旁,瑟瑟發抖。香漓收拾完那群人後,走到男子面前。
然而,還未等她說話,一群官兵突然沖入院中,厲聲喝問:“這是誰幹的?”男子滿臉淚水,指着香漓哭喊道:“都是他幹的!”
若隻是教訓幾個地痞流氓,事情或許還能平息。但打了官員的兒子,事情便沒那麼簡單了。
香漓随即被關入了大牢。牢房裡彌漫着惡臭,四周充斥着犯人的嘶吼與咒罵。香漓一屁股坐在地上,腦海中隻剩下一個念頭:
為什麼?
其實,她随時都能從牢中脫身,但她選擇留下來,想看看這件事最終會如何了結。
大約過了三個時辰,君溟來到了牢房。那時的他正在大理寺學習,當然,他并不知道眼前的人是香漓。
香漓此時神情恍惚,顯得有些疲憊。君溟見她狀态不佳,便提議送她回家。
一路上,香漓沉默不語,心事重重。
或許是察覺到她的情緒,君溟主動開口道:“聽說你和那個告發你的男子曾是好友。”
“嗯。”香漓低聲應道。
“想必你現在一定很郁悶。不過,你知道為什麼這麼快就被釋放了嗎?”君溟頓了頓,繼續說道,“其實是那男子主動來找我,說清了事情的原委。他承認你是被他陷害的。”
香漓這才想起,自己曾向那青年提起過君溟,說自己有個朋友在大理寺當差,是個非常正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