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在大秦覺醒神農系統 > 第9章 09育苗

第9章 09育苗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踏碓是以自身重力去壓杠杆,以小滿不足五尺的身高,還是有點勉強。

不過附近一些經常在家,或到官府服役時舂米的男女,試過都說很好,省力不少。

看着東西沒有問題了,小滿從人群中走開,一些腦子活泛的婦人,已經拉住熟識的工匠,讓給自己造一個踏碓來用了。

河邊修渠也按計劃進行,做出的成果将比她預想的還要好。

小滿走到浸泡麥稭和樹皮的池邊,再看看邊上還有兩個空着的池子,考慮要不要擴大些規模。

思慮之間,這幾日做活的幾個工匠與工匠旦,來到她身邊。

拉人來給她修渠的老頭二話不說,先躬身給她行了個禮,然後才道:“貴人,我等想将踏碓水碓之法獻于工坊縣丞。

數年來,秦國在蜀郡,關中修渠引水利,灌溉農田,如今已經肥沃了不少土地,這兩樣工具既能取用水利,又能節省人力,若能推于民間,必将大有裨益。”

小滿吓了一跳,連忙避開,聽完心中暗歎,原來打的是這個主意。

這些人主動性居然這麼高,不但想着主動獻上去,還想着推廣民間,施惠于民。

為了讓她答應,還主動拉來人手修渠,造好踏碓。

“哈哈。”小滿笑着虛扶住老頭,“老先生大義,這些東西都是各位所制,小滿不敢居功。”

這種好事她怎麼又會不答應呢?畢竟本來就是取材于古代勞動人民。

其實沒有她,這些東西在曆史上也會被人發明創造出來。

小滿朝各位盡心盡力的工匠颔首,“還要感謝旦将各位聚集,集衆人之力才能完成。小滿不過動些嘴皮子罷了,

如果各位非要推功于我,那這個造好的踏碓便當做回報吧。”

那踏碓造出來一是為了示範,二是來探小滿态度,介不介意自己的技法公諸于衆,或為别人所用。

這也算不上獅子大開口。

幾位工匠聽到這要求,連聲道:“當然,當然。”

後面還有的工匠比較貪心,“在下還想問,貴人之前說的連機碓,有何不同。”

問得好。小滿擡頭望過去,發現是個年輕的工匠。

“正好我還有些細節想與各位探讨。請這邊說話。”

東西完成之後才發現還有太多能夠改進。

之前的棉布已經被收起來了,木闆支架埋在地下,還沒來得及起出。

小滿拿着炭筆在木闆上面寫畫。

介紹加長橫軸的連機碓,和與水碓差不多構造的筒車,以及一些因地制宜的建設思路。

比如官府用來舂米粉碎的水碓可以加蓋屋頂,陰雨太陽天氣都可使用。

比如水流湍急或者不同季節水位變化的地方可以引出水流,制造水碓,防止水車被漲水損壞。

直到小滿把知道的改進點說了一遍,那邊圍觀踏碓的人也逐漸散去。

眼看人群漸稀,老工匠壓抑不住激動的問,“不知貴人是從何學得這些……巧奪天工之奇技?”

在他看來,一般人被戶籍困于一地,能見識到的少之又少。

就算豪富之家學習詩書,除此之外,加上雜學廣博,習讀《周禮·考工記》《墨辯》等書,如此因地制宜的考量,也必然是行萬裡路的專工之人,甚至是垂垂老矣的大家。

如此年紀,實在令人不可思議。

現在來探底是吧?不過這些遲早都是個問題。

還是繼續講故事吧。

小滿微微一笑,“這些都是小滿偶然得到一位老師指點,從老師所授的幾部書裡看到的,”

“那位老師走遍六國,見識廣博,據說這些書是老師從鄉野古迹中所抄錄,其中也記述了許多見聞,集齊了先賢智慧。”

小滿略帶幾分遺憾,幾分不愉的講述,“可惜那書太過珍貴,老師不曾留下。或許是在其他地方傳于民間,收徒授徒。”

畢竟現在她也拿不出所謂的書來。隻能說,都是那不存在的老師拿走了,至于自己,還是假裝過目不忘吧。

有系統幫助,應該也差不多達到類似效果。

見小滿因不能得到傳書而怏怏不樂,幾位長者開始安慰,“貴人不必介懷,尊師也是造福黎民。”

一邊暗歎,為何沒留下抄錄本,書值錢竹簡又沒那麼值錢。

這邊授課完成,諸位工匠或留在河邊監工,或各自散去記下今日所聞。

小滿讓人把做好的踏碓放到自己住的地方附近,舂米的碓坊裡,固定完成就可以使用了。

固定之後,有好事者想試試效果,便搬來了未脫殼的稻谷,放入石臼。

放任這些人去忙活,小滿來到種下甘蔗的位置,一邊假裝查看甘蔗,一邊打開系統光屏。

不到一個月就該是收獲麥子的時節了。

秦漢時沒有玉米棉花,水稻多在南方種植。

麥子沒有一年多種的條件,收割完成之後,接着種下的是黍和粟,如果休耕會種些豆子,即菽。

現在溫度上升正好是培育紅薯和土豆育苗的時候。

拖到現在也是因為,溫度低時種植這些嬌貴的植物,需要地膜覆蓋,保溫保濕。

小滿查了一下,這種新鮮物件一丈長要一百積分,實在用不起那玩意。

以現在的溫度,如果嫌麻煩,甚至已經能在土地裡育苗了,即使溫度偶爾降低也不會被凍傷。

不知道現在積分能兌換多少種子。

之前按系統任務采集植物,加上這些日子的簽到約有一百三十積分。

加上簽到獎勵獲得的稻草木柴食鹽食用油麥子,用不到的賣出,能湊到四百三十積分。

系統商城裡,作為種子的土豆紅薯,價格是三積分兩斤。

這四百多積分能買二百八十多斤,如果平均來買,加上采集獎勵的紅薯土豆種子,理論上講也就夠種兩三畝地的。

十分符合她現在的耕作能力。

就這兩三畝地,還要一幫人來幫她種植。

沒有現代機械輔助的情況下,她一個人能完成的概率不說不大,基本沒有。

即使有現代機械,不是那種專門制作應用不廣泛的挖掘類機械,種植收獲土豆紅薯這種深埋地下的塊莖類,能起的作用也有限。

隻能在翻地的時候用。

秦朝平民一家五六口人,能耕種百畝之田,她身邊圍着一群女使侍衛,充足的人力,這麼好的作物種子,卻隻能種兩三畝,豈不暴遣天物?

雖然系統是按現代的計算單位,這兩三畝約等于秦朝的十多畝地。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