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王上那裡居然還有更詳盡的文字。難道背後……”
仙人身影出現在他的封地洛邑,這肯定預示着什麼,本來想到這一層十分得意的呂不韋,看到嬴政手裡拿出來的書箋,一時差點沒繃住表情。
上面的内容博士已經譯出大概了,總歸對大秦有利,呂不韋放下那一點心思,積極推進着捉蟲滅蝗之事。
數天之後,秦王庭頒出了田野之中汲水除蝗的政令。
秦國按上天的旨意消滅蝗蟲,保護禾苗,期間,鼓勵黔首去自己田裡捕捉害蟲,上交官府最多的,可以免除更役,優先借到官府水車農具耕牛等。
郡縣吏隸,服役的人一起按朝中下發的竹簡方法滅蝗,白天挖坑撅渠,晚上點起火堆。每日按人數上交不等重量的蝗蟲。
征調養雞鴨禽類商戶,趕到田野去吃蟲子……
然後大肆宣揚了,秦國受到上天眷顧,獲得仙人啟示的事情。
春夏之間蟲子陡然泛濫,有人依舊認為可能是蝗神弄法作怪,但是禾神同樣出現,指示凡人滅蝗護禾。
還給了詳盡的操作方法,當然是選擇能喂飽大家肚子的打法了。
小滿看了一下召令,雖然沒有預設中的官府出錢讓黔首捉蝗蟲,但是交官府一鬥蝗蟲可免半鬥租稅。
鑒于荒年有錢也買不到糧食,而且有收成不好的年頭減少租稅的措施,也算适應當前的措施。
小滿作為相關萌新,憑本能判斷這時候風俗是否合理的,完全沒有置啄的想法。
隻是她得離開了。
原本史書一句“蝗蟲東來”,小滿沒放在心上。
畢竟在秦國這事都要靠裝神弄鬼,讓秦王呂不韋去推動,東方六國什麼的,她的手實在伸不了那麼遠。
何況“仙人現身”的地方在舊周王城,給出了滅蝗的理由,其他國家沒道理懼怕遲疑而不行動。
那天貓撲鳥事件之後,玄鳥将她拉入幻境,卻說,“你既知後事,應該知道那些東西是從東邊來的,”
然後一揮手,一片勃勃生機的景象展現在眼前,是關中青色的田野。
“這些凡人,将禾苗維護的那麼好,”
橫亘的河渠邊,大小河流上許多汲水工具,在人力畜力拉動下日夜不停的運轉,小小的人影像螞蟻一樣在其中忙碌。
王庭之中,手握大權的公卿大臣在争論,治栗内史慷慨陳詞,
“王上三思啊,以蝗抵租,會影響今年租稅,去年因旱情租稅本就寬宥了一些,今年還不知收成多少,已經定了最低的租稅,若再減去恐怕就要影響軍糧了。”
執筆禦史跳出來反駁,“仙人已經預言了蝗蟲之禍,王上也派人巡察捕捉,證實了恐有蝗災是真的。若不施措阻止,蝗蟲一過,一粒糧食也不給你留下,還說什麼軍糧吏祿?”
城郊尉令署,幾個兵卒将捉來的蟲子稱量記錄,之後喂給雞鴨鳥雀,或者倒到釜中烹煮,驗證是否可以食用。
“更多的禾苗,隻是會讓蟲子吃的更好一點,挺得更久一點。”
玄鳥的聲音無悲無喜,隻是少了空曠飄渺的神意,讓聽者還是有種對方在悲憫的感覺。“這個世界是平衡的,蟲子不會避開綠色,反而會蜂蛹過來。”
這是怪我喽?
小滿咬牙切齒,“捕捉蝗蟲是黔首們為了保住自己的禾苗,不過盡人事聽天命。”
“前日多謝二位的表演助興。我也有一點小小的回禮,往東走,七月,你就會看到。”
哦,這是什麼意思?
玄鳥的聲音越發輕遠,聽着像已經飛走了,留下小滿一頭霧水。
難道這傳說中公正的位面意識,還能為了平衡,弄出更多蝗蟲來?
用過夕食,小滿提出一事,“父親,我該回洛陽了。”
呂不韋面露疑惑,“這邊呆的好好的,怎麼想回去了?”
“育苗之法已經教的差不多了,今年的紅薯種苗大都種下了,而且有洛陽來的護衛,他們都是種植過紅薯的,父親可以放心。”
“我聽說洛陽有仙人降世,想回去看看。”
呂不韋點點頭。“最近去洛陽的人,可不少呢。”
鹹陽大部分的人,雖然不知道為何王上與相邦對仙人之事深信不疑,但剛傳出消息時,也有些知道仙人的,派人去洛陽查探真僞。
“正好宮室快應修好了,此事過後,也該回去舉行祭祀儀式。”
送别時,穆夫人塞給她一個信符,“今歲不太平,你便住在洛陽宅邸,事情辦完快點回來。”
回洛陽走的是水路,與來時風景殊異。河邊許多木棚,河兩岸支流處,能看到許多用來汲水的桔槔龍骨車。
田間地頭除了澆水除草,還有不少捉捕蟲子的。
到了洛邑附近的渡口轉為陸路,此時天氣漸暖,草木新芽,田中麥苗雖然萎黃稀疏,看起來還有不少生機。
洛陽城滞留了一天,離開時發現城門内外,大小路口多了許多供奉果台,焚香祈禱的黔首百姓。
小滿抽了抽嘴角,不忍多看,匆匆路過。
回到六裡莊之左近,才能看到大片的紅薯土豆種植痕迹。
甚至山野林間也有。
除蝗的召令同樣頒來到了這裡,田野地頭,許多黔首拿着竹筒竹筐,到處捉着活潑蹦哒的蝗蟲。
不知誰喊了一聲,“貴人回來了。”
許多人直起身跟小滿打招呼。“貴人吃了嗎?來點蟲子不?”
因為這個蟲子沒有變異時可以吃,還有很多人一捧捧的往車上塞,讓小滿嘗嘗鮮。
“吃過了。”小滿一邊揮手回應一邊,“多謝多謝,已經夠了,不用了。”
帶回去之後,小滿發現揚用草串了好幾串蝗蟲曬在屋檐下。
烹饪之後,小滿克服心理障礙,嘗了一下,發現味道還可以。
過了兩天,小滿想起來另一個許久沒見的人,“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