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物質運動的存在形式
C.事物運動的主觀聯想
D.與物質運動不可分割的
16.(2021-17題)最近,科學家利用宇宙三維地圖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大的宇宙結構之一——包含了數十萬個星系,長達14億光年的南極牆。類似于南極牆的宇宙大尺度結構,是宇宙中一些密度較高的區域。鐘果科學家表示,由于萬有引力,密度較高的區域會産生較強的吸力,将周圍物質吸引過來,逐漸形成了星系以及更大尺度的結構。現代宇宙表明,宇宙手機由暗物質,暗能量主導的,但暗物質究竟是什麼,目前不得而知,在南極牆等宇宙大尺度結構中,很可能藏匿着大量的暗物質,這是研究宇宙演化曆史的重要探針。南極牆的發現表明()
A.世界的本質是暗物質暗能量
B.世界隻有尚未認識之物,沒有不可認識之物
C.未知世界與已知世界都是客觀存在的
D.整個物質世界的時間和空間都是有限的
17.(2020-17題)北京時間2019年4月10日21時,“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在全世界多地同時召開發布會,公布了人類首次拍到的黑洞照片。這是繼2015年人類通過引力波探測聽到兩個黑洞合體之後,證明黑洞存在的直接視界證據。有科學家認為,這張看起來有點模糊的照片意義非凡,它再次驗證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預言是對的,并将進一步幫助科學家解答星系演化等一系列宇宙本質問題。人類首次看到黑洞正面照表明()
A.空間的性質依賴于物質的分布及其運動狀态
B.世界是物質的統一體
C.物質世界的客觀存在與人的實踐和認識水平有關
D.空間的觀念随着人的認識發展而拓展
18.(2019-17題)虛拟現實技術是一種運用計算機仿真系統創建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三維動态實景以及動作仿真的技術,可以給使用者提供沉浸性,多感知性,交互性的互動體驗。虛拟現實技術所構造的虛拟環境說明()
A.物理世界不再具有客觀實在性
B.人們可以通過實踐創造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現實狀态
C.信息是獨立于物質和意識的第三種存在狀态
D.物質世界的存在形式具有多樣性
19.(2018-17題)2017年6月,鐘果科學家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率先實現了千公裡基的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量子糾纏就是兩個(或多個)粒子共同組成的量子狀态,無論粒子之間相隔多遠,測量其中一個粒子必然會影響其他粒子。量子糾纏現象雖然未被完全認知,但它仍然能夠說明()
A.物質世界聯系的客觀性和普遍性
B.事物聯系的主觀性和偶然性
C.事物聯系的複雜性和多樣性
D.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
20.(2016-18題)唐朝詩人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的“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隻相似”兩句蘊含着時間一維性的哲理。下列詩句中蘊含相同哲理的是()
A.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B.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C.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D.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21.(2015-17題)母質,氣候,生物,地形,時間是土壤形成的五大關鍵成土因素。母質是土壤形成的物質基礎和初始無極養分的最初來源。氣候導緻礦物的風化和合成,有機質的形成和積累,土壤中物質的遷移,分解和合成。生物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等,是促進土壤發生發展最活躍的因素。地形可以使物質在地表進行再分配,使土壤及母質在接受光,熱,水等條件方面發生差異。時間是闡明土壤形成發展的曆史動态過程。母質,氣候,生物和地形等對成土過程的作用随着時間延續而加強。土壤的形成過程說明()
A.事物總是作為過程而存在
B.時間是物質運動的存在形式
C.事物的發展總是呈現出線性上升的态勢
D.事物的産生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當然結果
22.(2015-18題)平衡是事物發展的一種狀态。小到體操中人在平衡木上的行走,雜技中的騎車走鋼絲,獨輪車表演,直升機在空中的懸停等,大到人類的生存,地球的運轉,天體的運行等,都是保持平衡的一種狀态。世間的萬事萬物,之所以能不停地運動,發展,前進,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保持了平衡。要使平衡成為人們的大智慧,就要()
A.準确掌握辯證否定的方式和方向
B.精确把握事物的度
C.全面理解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辯證關系
D.善于協調事物内部各種因素的相互關系
23.(2014-17題)長江的年齡到底有多大?這裡說的長江年齡,是指從青藏高原奔流而下注入東海的貫通東流水系的形成年代。如果說上遊的沉積物從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順延而下能到達下遊,這就表明長江貫通了,這就是物源示蹤。鐘果科學家采用這一方法,研究長江中下遊盆地沉積物的來源,從而判别長江上遊的物質何時到達下遊,間接指示了長江貫通東流的時限。他們經過10多年的研究,提出長江貫通東流的時間距今2300多萬年。這一研究成果從一個側面顯示出()
A.時間和空間是有限的,物質運動是永恒的
B.時間和空間是通過物質運動的變化表現出來的
C.時間和空間是标示物質運動的觀念形式
D.時間和空間是物質運動的存在形式
24.(2012-17題)“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辯證法認為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産生和舊事物的滅亡。新生事物必然取代舊事物,從根本上說,是因為()
A.新生事物産生舊事物之後,是新出現的事物
B.新生事物具有新的結構和功能,能适應已經變化了的環境和條件
C.新生事物是對舊事物的揚棄,并添加了舊事物所不能容納的新内容
D.在社會曆史領域内,新生事物符合廣大人民群衆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參考答案
1.A
2.C
3.A
4.A
5.C
6.B
7.A
8.C
9.A
10.C
11.B
12.C
13.BCD
14.BD
15.ABD
16.BC
17.ABD
18.BD
19.ACD
20.ABC
21.ABD
22.BCD
23.BD
24.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