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必背)
(1)物質決定意識
1.意識起源:①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産物②意識是社會曆史發展的産物,社會實踐,勞動在意識産生和發展中起着決定性作用。語言促進了意識發展。
2.意識本質:①意識是特殊物質,即人腦技能和屬性。是客觀内容和主觀形式的統一,意識是物質産物,但不是物質本身。
(2)意識反作用于物質
1.意識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
2.意識具有創造性
3.意識具有指導實踐改造客觀世界的作用
4.意識具有控制人行為和生理活動的作用
易錯點6:物質與意識
①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于物質,但意識不能脫離物質而存在
②不管意識對錯,都是對客觀物質世界的主觀印象
二、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的辯證統一(必背)
(1)正确處理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的關系
①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确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
②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能正确認識和利用客觀規律
③尊重事物發展規律與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是辯證統一。實踐是客觀規律性與主觀能動性統一的基礎。
(2)正确發揮主觀能動性
①從實際出發,努力認識和把握事物發展規律
②實踐是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基本途徑
③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依賴于一定的物質條件和物質手段
三、聯系的内涵和特點(必背)
1.聯系的内涵
内涵:聯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間和事物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的關系
2.聯系的特點
特點:客觀性,普遍性,多樣性和條件性
(1)客觀性:事物的聯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觀臆想的。
(2)普遍性:
①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結構性
②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處于一定的相互聯系之中
③整個世界是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每一個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聯系中的一個成分或環節,并通過它表現出聯系的普遍性。
(3)多樣性:
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樣,事物聯系也是多樣的。事物聯系的主要方式:内部與外部,直接和間接,必然與偶然,本質與非本質聯系等
(4)條件性:
條件是對事物存在和發展發生作用的諸要素的總和。①條件對事物發展和人的活動具有支持或制約作用②條件可改變③改變和創造條件,需要尊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
四、事物普遍聯系原理的方法論意義(必背)
馬關于事物普遍聯系的原理,要求人們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體聯系,确立整體性,開放性觀念,從動态中考查事物的普遍聯系。
五、矛盾的同一性和鬥争性及其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必背)
對立統一規律即矛盾規律,矛盾即統一,矛盾是辯證法的核心概念,也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間對立統一關系的哲學範疇。
1.矛盾同一性和鬥争性及其相互關系
(1)定義:同一性和鬥争性是矛盾的兩種基本屬性,是矛盾雙方相互聯系的兩個方面。同一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性質和趨勢。
一是矛盾着的對立面相互依存,互為存在的前提,并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如,太極圖)
二是矛盾的對立面之間相互貫通,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化。(如,黑白夜)
鬥争性是矛盾着的對立面之間相互排斥,相互分離的性質和趨勢。矛盾鬥争性有豐富内容和多樣形式。不同矛盾具有不同鬥争形式,同一矛盾在不同發展階段上鬥争形式也不同。其鬥争形式可分為對抗性和非對抗性兩種基本形式。
(2)兩者關系(對立統一):
①相互聯系:
矛盾同一性和鬥争性相互聯結,相互制約,矛盾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對立為前提,是包含差别和對立的同一。
一是,同一性不能脫離鬥争性而存在,沒有鬥争性就沒有同一性。
二是,鬥争性不能脫離同一性而存在,鬥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②相互區别:
無條件的絕對的鬥争性與有條件的相對的同一性相結合,構成事物的矛盾運動,推動事物的變化發展。
矛盾鬥争性(無條件、絕對)
矛盾同一性(有條件,相對)
③方法論意義
矛盾的同一性和鬥争性相互聯結,相互制約的原理,要求我們在分析和解決矛盾時,必須從對立中把握同一,從同一中把握對立,這是辯證認識實質所在。形而上學割裂了矛盾同一性和鬥争性關系。
2.矛盾同一性和鬥争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
(1)同一性作用:
①矛盾雙方互相依存,互為存在,可利用雙方發展使得自己獲得發展
②矛盾雙方互相包含,可吸收有利于自身因素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