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頓了頓,指尖又移向其他幾處關鍵之地,“而後,先取江東,再圖中原。”
郭嘉湊近輿圖,細細打量起來,隻見這輿圖雖質地輕薄,卻堅韌異常,不似尋常布帛。
其上所繪,詳盡細緻,大到各州郡的山川地勢、關隘要塞,小到村落市鎮的分布位置,皆清晰可辨。上面連何處水路可通,何處山路崎岖都有标注。
如此精細之輿圖,實乃聞所未聞。
明眼人都能看出,有了這輿圖相助,行軍布陣、規劃路線都能事半功倍。
如此神物……出自王鏡之手……她背後又究竟有着怎樣的勢力?
郭嘉暗自驚歎,眼中的興緻愈發濃郁:“主公所言雖好,但這一路上,各方諸侯必然不會坐視我們壯大,屆時該如何應對?”
“亂世之中,利益為先。縱橫捭阖,分化瓦解。敵強時,避其鋒芒,以奇謀取勝;敵弱時,果斷出擊,一舉拿下。
奉孝足智多謀,若能與我并肩,何愁大業不成?”
郭嘉沉思片刻,突然仰頭大笑,笑聲清越爽朗。
“嘉這副肝腸早被黃酒腌透了,主公也不嫌澀。”他直起身來,對着王鏡一揖到底。
“既然如此,今日便應了主公,願與主公共弈這天下棋局,看誰能在這亂世之中,殺出一條血路,定鼎乾坤!”
……
據說收獲一隻郭嘉,就能召喚一隻荀彧。
就在王鏡準備離開颍川之時,荀彧終于來了。
荀彧與郭嘉二人一個端方一個不羁,如此不同的兩人,卻能成為至交好友,緣分奇妙。
顯然,郭嘉再次發揮了他的口才,成功遊說了荀彧前來。
深夜府中,荀彧向王鏡行禮。寒暄已過,荀彧便勸告道:“郡主,黃巾賊性難馴,您此番收納他們為丹陽邊軍,怕是養虎為患啊。”
他眉頭緊皺,眼中透着對王鏡的擔憂,在他看來,黃巾餘部多年為亂,習性難改,驟然收編,恐生變故。
王鏡神色自若,回應道:“荀令君所言,我亦明白。但您看,虎餓時,自然會傷人;可若虎飽食無憂,便會護主。
我以丹陽之糧飼虎,給他們安穩生活,滿足溫飽,他們自當為我江東屏障 。”
其實隻要恩威并施,妥善安置,黃巾部衆不僅不會成為隐患,還會成為助力。
王鏡注視着荀彧,語氣親近了幾分。
“我明白,文若是真心為我憂慮,今夜才特意前來。我不妨直言,奉孝已追随與我,文若不妨與我們同行。”
“文若這般遠見卓識,實乃世間罕有。此次前往丹陽,萬事待興,正是用人之際,若得文若相助,無異于如虎添翼。
在我麾下,文若可盡情施展抱負,不必受他人掣肘,以你我衆人之力,何愁不能平定亂世,還百姓安甯。”
“先前清談之上,你主張的‘屯田養民、禮法治郡’,與我心中所想不謀而合。
财賦的确是争天下之基。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若無雄厚的财力和充足的物資,談何逐鹿中原、平定亂世。
在丹陽,我定會全力推行。讓百姓安心耕種,休養生息,積蓄财力,再以禮法治理郡縣,使全境上下井然有序。”
說着,王鏡神色變得柔和,上前一步,語氣溫婉卻堅定:“文若,你也知曉這亂世動蕩,各方勢力紛争不斷,荀氏名門望族,難免會被卷入其中。
但隻要你與我同行,将來丹陽便可成為荀氏的避禍之地。我定當傾盡所能,護荀氏周全。”話說到這個份上,荀彧搜腸刮肚,也找不出哪怕一點拒絕的理由。
他不禁回想起初聞王鏡之名時,隻覺不過是亂世中一位仁慈心腸的貴女。
可如今他終于明白了為什麼連灑脫不羁、眼光極高的郭嘉都心悅誠服地奉她為主。
王鏡說服人的功夫一點不比頂尖謀士差。
或者說她有獨特的馭人之術。
既已認定,那便生死相随。
荀彧整理衣冠,恭恭敬敬地對着王鏡單膝跪地。
“願為主公驅馳,不負此生。”
聽到這一聲“主公”,王鏡連忙扶起荀彧。
君臣相合,并肩而立。
又是徹夜長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