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在梁祝故事裡當女帝 > 第105章 大師竟是我自己

第105章 大師竟是我自己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劉郁離沒想到苻融竟會寫一個“筠”字,短暫驚愕過後,懷疑上天在暗示将來苻融與她必有一段淵源。

梁山伯不知劉郁離心中所想,見她神色異常,便以為遇到了難處。心中快速思索如何将這個筠字與苻融的生平對應起來。

隻可惜,他對苻融了解不多,左思右想,找不到一個周全妥帖的說法,臉色越來越挫敗。

白敏行完全不擔憂,在他看來劉郁離那張嘴,騙天騙地,騙人騙鬼,隻有他不想騙的,沒有騙不到的。

苻堅橫看豎看,筠這個字寓意都不錯,正好對應弟弟富貴雙全的命格。隻要劉筠說些吉祥話,他再幫忙敲敲邊鼓,兩人一定能握手言和、皆大歡喜。

想想一年後苻融的血色結局,再看看眼前的這個墨字,劉郁離神色複雜,長久凝視着筠字,久久說不出話。

苻融以為是将劉郁離難倒了,“怎麼?這個字太難解,小道士學藝不精解不出來?”

劉郁離沒有急着回答,先是朝着苻堅、苻融二人一一拜過,肅穆道:“還請陛下、陽平公,先恕在下無罪。”

如此姿态,如此話語,苻堅一聽,心中着急,問道:“難道這個字有什麼不好?”

劉郁離看了一眼苻融欲言又止,端着一副“天機不可輕易洩露”的慎重模樣。

這種裝模作樣的神棍姿态,苻融見過不少,每一個都是騙子,開言道:“你莫非想說我印堂發黑,有血光之災?”

見劉郁離搖搖頭,苻融心想看來這個劉筠比街頭騙子更高級一點。

苻堅則是松了一口氣,但劉郁離随後的話又令他臉色大變,忍不住屏住呼吸,“不是血光之災,而是生死大劫。”

“胡言亂語!”苻堅一邊搶先訓斥道,一邊給劉郁離使眼色,暗示他不要說不該說的話,開罪苻融。

白敏行臉上的輕松悠閑完全消失,一顆心怦怦跳,擡眼觑向苻融,見他臉色沒有多大變化,不覺松了一口氣。

梁山伯心中卻是更擔憂了,他對劉郁離的性子有所了解,知道他剩下的話,必然不會好聽。

苻融隻當劉郁離是那種想要誇大災難借此顯示自己本領的招搖撞騙之徒,順着她的話問道:“這個生死大劫,是不是隻有你能解?”

出乎他意料的是,劉郁離居然搖頭否定了,于是繼續問道:“莫不是無解?”

劉郁離先點頭,又搖頭,如此矛盾的姿态将所有人都弄懵了。

苻融是最寵愛的弟弟,苻堅一聽他有生死大劫,一時間拿不清劉郁離是在故弄玄虛,還是真有本領?

臉色一沉,帝王威嚴,瞬間顯露,質問道:“劉筠,你可知欺君之罪?”

雖然質問的是劉郁離,但帝王一怒,周圍的一衆太監、奴婢紛紛跪倒在地,白敏行、梁山伯也在沉重的威壓下,跟着跪下。

劉郁離彎腰一拜,一臉誠摯說道:“陛下對我有知遇之恩,我怎會在這種事上弄虛作假,欺瞞陛下。”

“皇兄,這是他的陷阱,不要相信。”苻融很快反應過來,劉郁離的話讓人一言喜,一言憂,是在操縱他人情緒。

如此,便能一步步讓人順着她的話思考,從而落入對方的陷阱。

劉郁離歎了一口氣,朝着苻融說道:“拆字算命,我這字還沒拆,陽平公便說是陷阱,是不是太過武斷?”

“等我拆完字,所言真假,諸位心中自有判斷。”

“我若是想升官發财,說些吉祥話,難道不是更容易嗎?何苦這麼折騰,還得罪人。”

劉郁離說得情真意切,衆人深以為然,哪怕是苻融心中也多了幾分思考,自古隻聽過忠言逆耳,從沒見過小人佞言竟能同實話一般難聽。

苻堅擺擺手,示意衆人起身。

劉郁離走到木桌正中,伸手指着白紙上的“筠”字,侃侃而談,“筠字,‘竹’在上,‘均’在下。上首像是一頂冠冕,此乃帝王、官員所戴之帽,寫此字的人命格極好,富貴雙全。”

衆人不覺點點頭,這個說法與苻融皇親貴胄的身份相匹配。

苻融卻是不屑一顧,反問道:“不是說我有生死大劫嗎?怎麼又命格極好,富貴雙全?”

頓了頓,譏諷道:“好的、壞的全說了,總有一個對得上,這種小把戲我見多了。”

劉郁離沒有辯解,繼續說道:“然則,竹字頭分兩半,冠冕分裂,暗示災難将至。”

說完,遮住上半部分,接着說道:“再看,陽平公寫得筠字,上下兩部分,所距甚遠。”

“乍一看,像是兩個字,上為首,下為尾,首尾分離,乃是惡兆。”

苻堅、苻融兩人分站劉郁離兩側,而白敏行、梁山伯又分站二人身後。

順着劉郁離所指,衆人看去,隻見情況确如她所言,好好的一個字偏像被人從中折斷,拆為上下兩半。

若将筠字看成一個人,頭身分離,此人必然活不了。

難怪劉郁離一看此字,便說苻融有生死大劫。

苻堅面色沉重,眼底一片肅然。

白敏行、梁山伯偷偷看向苻融,見他面無異色,忍不住為其雍容大度暗自欽佩。

苻融對于劉郁離的拆字卻不滿意,問道:“為何隻拆為上下,而不是上下左右,各自拆解為一部分?”

聞言,劉郁離忍不住扭頭看了一眼苻融,這麼聰明的人怎麼就犯起傻來了?

拆成四部分,那不是四分五裂,五馬分屍。

此時,劉郁離心中莫名一寒,苻融在戰場上墜馬,不可避免地會遭士兵、馬匹踐踏,屍身少不得四分五裂,慘不忍睹。

原本她隻是以結果倒推,将苻融的死與眼前字的聯合起來,說是生搬硬套也好,穿鑿附會也罷,但她完全沒想到苻融竟會提出另一種拆法,暗含了他在曆史中命數。

莫非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從不信神佛的人,此時也開始浮想聯翩。

好在苻堅的出聲打斷了她的聯想,“還有别的解法嗎?”

無論是上下拆,還是分成四部分解析,他都不喜歡。

劉郁離:“自然是有的。我先說陽平公的解法。”

指着竹子頭的一半,朝着苻融說道:“竹乃高潔之物,世人常以此譬喻君子。高節人相重,虛心世所知。正契合陽平公的品性。”

張九齡這兩句詠竹的詩放到苻融身上,恰如其分。

苻堅露出一絲滿意之色,這個說法好,融弟其人正如美修竹。

梁山伯、白敏行亦是深表贊同。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