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臻一連數日都沒再靠近過尚食局,表面卻還是如同往常一般,每日也準時将茶送到商麟的書房,而後商麟也隻是淡淡揮手叫她下去。
這日華臻送完茶水告退時,商麟把她叫了住。
“殿下有何吩咐?”
商麟鋪開紙,執筆飛舞,語氣讓華臻想到了他們初見那日。
“後日宮中有場夜宴,這兩日王後向各宮借人,你去。”
“喏。”華臻迅速垂眼,很好地把眼中的失落掩去。
“到申時你就回泰清宮,來歸甯堂。”商麟落筆,華臻瞧見紙上有隻飛鷹,雙翅卻不得舒展,困在白茫茫一張紙上。
歸甯堂是商麟與門下衆人議事處,華臻懂了商麟的意思,正欲露出一絲欣喜之态,又聽商麟道:“歸甯堂不是人人都能來。”
“殿下要我做什麼?”華臻問。
商麟繼續作畫,在飛鷹腳下描了一座山脈,“歸甯堂裡出了心思不純的人。”
他隻用點到為止,華臻自然知道他的意思。
華臻回了房,準備去善行宮,那是後日夜宴舉辦的地點。
聽聞王後甚愛設宴,以慶燕國富庶強盛。這次的由頭還有太子弱冠以及将軍擊退邊境襲擾回朝。商麟的冠禮早已行了,不過是找個理由讓商麟必須赴宴。
她從尚食局回去後問過小沛,小沛支支吾吾說不透徹,大抵隻知道榕夫人偏寵幼子,商麟原是從十歲起便養在了燕王後的膝下,其餘的便不知了。
華臻隻在意這次宴會達官貴人皆會出席,不知道能否接近越司徒。
若事情進展順利,她便可早些拿到周國國印然後返回衛國。
不必再每日惶恐憂心。
去善行宮的路上,華臻特意多繞了幾圈,去了尚食局。
華臻不知之前的事商麟是如何處置的,好在她很快找到了她之前托付的那個宮女。
宮女認出了華臻,此刻雖有些不想再與她攀扯,礙于受了她的好處,還是主動朝華臻走過來。
“若我知道你是泰清宮的,怎麼也不會答應替你辦事。”
她半是惱怒半是無奈地将一摞糕點提過來。
華臻眨眨眼,輕道:“姐姐再不想辦也已辦了,已經跟我系在一處了。”
她把糕點接過來,“再者說,隻是些尋常糕點,我隻是嘴饞想吃點心,不算什麼大事。你說呢?”
宮女瞥了她一眼,“不論事大事小,今後别來了。”
“诶——”華臻攔住她的去路,“就因我是泰清宮的,你不願意幫我?”
宮女眼觀四方,急急把華臻的手拂下,“我把東西還你,成吧?”
“不成。”
“你既已知曉我的身份,就應知曉泰清宮第一個内司的手段。姐姐沒發現我給你的東西有什麼不對麼?”
宮女眼睛瞪大,華臻急忙說:“你放心,隻要我不說,無人會發現。”
“姐姐有所不知,這樣名貴的金飾,實則出自泰清宮,上面還印着太子的标記呢,姐姐實在是太粗心了。這東西用不得、賣不得,也扔不得。”華臻笑笑,把滿滿一袋碎銀遞到她手上,“但報酬終究是少不了的,普通銀兩,我再不會害你了。”
“你!下作!”
“對不住。”華臻淺淺給施了一禮,又正色道,“我每日都會來找你,記得備好東西。”
她自然不是真拿了商麟的東西,金飾是她自己偷偷帶進來的,又是她親自刻了泰清宮的字樣。
華臻把糕點握在手中,先回了趟泰清宮。
她将糕點外頭裹好的油紙悉數剝下攤開,再把碎屑拂了,讀起油紙上題的詩。
這是期晚寫的,她們有一套獨特的讀法,能将關鍵的字眼提出來。
期晚已經知曉了華臻傳出去的消息,已尋了淵眠等人來王城,待人來齊後便會夜訪越司徒府中,以取國印。另叫華臻尋機會出宮。
華臻将油紙撕碎。
現下已然得知了國印的下落,她的确應立即抽身,可燕宮兵強,宮門守衛衆多,她獨身一人出逃并非易事。她先前想的便也是得了商麟信任,有與之同進同出的機會。加之她也的确想窺得幾分燕國的機密,對她之後大有裨益。
是以出宮的事還得再等幾日,急不得。
申時,華臻如願進了歸甯堂。
歸甯堂就在泰清宮西側的偏遠角落處,每逢商麟召人議事時,外頭總是有人把守着,也少有人經過。
華臻便從未來過西邊。
她立于歸甯堂門口時,來往幾人皆斜睨過去,眸色異樣。
見華臻要踏進門,一人厲聲喝道:“止步。”
華臻看過去,是一尖嘴猴腮的青衫男子,他定定道:“此乃要地,豈是你一個小宮女踏足的?還不速速離開?”
“诶,嚴兄!”另一褐衣男子即刻制止道,“怎能如此對内司?”
華臻聞言看向男子,他長相平平,卻慈眉善目,一副正派模樣,拱手對華臻道:“想必這位是周内司吧?”
怕華臻疑惑,範冉又道:“範某早前聽說泰清宮出了位内司,頗受殿下器重。如今見姑娘自由出入此處,想必便是周内司了。”
話音剛落,商麟大步走了過來。
衆人對他行禮,他隻望了眼華臻,“進來。”
歸甯堂内燈燭幽暗,華臻在最末處找了個偏僻的位置,可以縱觀整個房中的景象。
布局與商麟的書房大緻相同,她眼神落到桌案後方的書架上,随後卻一滞,猝不及防地與商麟的視線交彙。她匆匆低了頭。
今日大概來了七八人,與商麟談了幾句尋常事後,有人提起了尚食局的方蘭。
“殿下,公子初現雖已大傷元氣,一舉一動皆在掌控之下,可禁不住王上憐憫幼子之心,難保其勢力仍盤踞宮中各處。”
先前呵斥華臻的青衫男子立馬哼道:“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尚食,公子初留這勢力做什麼?”
那人反唇相譏,“正是嚴兄之見,才緻榕夫人險些神鬼不覺地死于小小尚食之手。當日若不是巧合被殿下撞見,恐怕……千裡之堤,潰于蟻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