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的人少了,這幾天小廚房也隻做些簡單的吃食就行。
以往這個時候,不少丫鬟婆子都是從外面叫閑漢來買東西,有了蔥油面和豆粥的事兒,不少人先來小廚房打聽。
聽說林杏月沒有去大廚房,來打聽的大小王嬷嬷臉上就帶了幾分笑。
“就是你們人少了,會不會随便做些吃食來糊弄咱們?”
胡娘子沒跟着過去,聽見小王嬷嬷這樣說,就哼了一聲,“什麼叫糊弄,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你們這些婆子怎生說話這樣難聽。”
“那倒不是,先前你們做的吃食,實在是難以下咽!就說那豆粥,熬出來的豆是豆,粥是粥,難喝的很。”
胡娘子臉一紅,平日裡小廚房也就趙嬷嬷手藝好一些,可她要管的事情不少,一般都是董婆子帶着她們這些人動手做。
加上大廚房董順家給她們的食材都不怎麼好,做出來的吃食自然就不好吃。
胡娘子心裡有些擔心,回去就和林杏月商量,“咱們人少了,要不還像以前随便糊弄一下得了。左右府裡的人也知道咱們人少,來吃東西的怕是不多。”
林杏月想了想,還是不願意随便糊弄,恰好想到了以前吃過的竹筒爆米來。
“那竹筒爆米簡單,味兒卻香的很。”
小廚房原來就有幹竹筒,雖然新鮮的更好,不過這時候沒有多餘的人手再去砍竹子,把那幹竹筒浸泡一下,依舊可以用。
裡面填上粟米,有竹節的那一段放在火上,傾斜的放進去,隻等着香味傳來,再一個個取下來,竹筒會自然爆開,露出裡面的粟米。
胡娘子有些不确定,“這樣做出來真行?”
林杏月笑了笑,“自然成的,你且瞧好了。”
胡娘子如今對林杏月可是信服的很,她讓拿了竹筒來,便跟着其他小丫鬟一塊兒去搬了好些個幹竹筒,先浸泡在水裡。
撈出來之後,表面擦幹,裡面填上一小半的粟米,就放在了火上烘烤。
差不多半盞茶的時間,小廚房裡就聞到了一股淡淡的竹子香。
趁着這個時候,林杏月就去準備晌午要用到的吃食。
胡娘子在切菜的時候,還時時刻刻的看着竹筒,等到竹筒表面流出來微褐色的汁液,趕緊把林杏月叫來。
“這差不多就要成了。”
林杏月就守在這爐子旁邊,待竹子快要爆開的時候,迅速地把它們一個一個拿了出來。
即便是這樣,拿出來的竹筒要想打開,還是要用刀背輕輕的沿着紋路敲打一下,裡面爆米才會自然剝落開。
經過這麼長時間的炙烤,滿屋子都是新鮮的竹子清香,胡娘子說不出來是什麼味道,總覺得聞起來就像下雨之後的竹林。
等一個個的竹筒敲開,爆裂開的粟米就成一種金燦燦的顔色,讓人看着就有食欲。
有了先前試吃的經驗,胡娘子和辛嫂子都一人拿了一個,搶先嘗了嘗那竹筒爆米的味道。
最外面的粟米有的還帶着些許稻殼,吃起來帶着一些谷物焦化之後的煙熏感,裡面有一些沒有爆開的整粒,吃起來的口感就是糯糯甜甜。
兩個人忍不住的點起頭來,“這還是頭一次吃這爆米,味道果然好吃。”
“不僅好吃,還稀奇着嘞!”
“這是用粟米做出來的,要是換成别的米,做出來的味道又不同。”
胡娘子和辛嫂子兩個人,對林杏月的手藝佩服的五體投地,聽見她說吃經,都在那裡認真聽着。
一點兒也沒有因着林杏月年紀小,就看輕了她。
等到了吃早食的點,早早就有不少丫鬟婆子過來排隊。以往總是來小廚房吃飯的人發現,最近要是來的遲了,吃食還不夠他們吃。
有一個老漢,姓馮,就在那裡抱怨,“原先隻想着小廚房做的吃食好一些,如今做的吃食好了,可東西又不夠咱們吃。”
同他搭話的是個婆子,看着好幾個主子院子能數得上的丫鬟婆子也過來,眼睛都快粘在她們身上,随意的瞥了一眼老漢,“總比那難以下咽的好,你且瞧瞧,這些從前眼高手低的,如今不是也乖乖的過來。”
婆子往那邊努了努嘴,老漢就看到了何娘子院子裡的小梅。
“還有那邊,可是大老爺身邊跑腿兒的小牛子?”
“哎喲喲,我還看見了三娘子身邊的一個小丫鬟。”
平安和徐柏還在當差,兩個人沒法過來,就找了一個還沒留頭的小厮,叫小牛子的幫着跑腿。
兩個人可是在房裡翹首以盼,不知道今兒個能做出來什麼好的吃食。
小梅也踮着腳往前看,她和半荟一早就約好了過來,那碗豆粥是讓她對小廚房吃食有了改觀,可也不知道是不是總是如此。
要是好一陣歹一陣,還和從前一樣,她索性就不去前頭排隊。
半荟看到了是從竹筒裡拿出來的東西,心情就激動起來,“是之前沒看過的吃食,肯定是那月姐兒做的。”
一說這個,排隊的人就都高興起來,都開始說起來那竹筒拿出來的東西。
“是粟米!雖然竹筒做的吃食新鮮,怎麼裡面用的還是粟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