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買的鋪子需要進行修繕,顧笙便将攤位的日常運營交由李倩負責,堂哥李勇和周敏陪着她。
顧笙将整個店鋪打造得極具現代風格,讓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覺。
看到成品後,他不禁在心中暗自贊歎,要是哪天飲食業做不出下去了,改行做設計也是很有搞頭!
李家在鎮上買了鋪子的消息很快便傳回了上水村。
這一日,王翠枝在井邊洗衣服時,聽到幾個婦人在低聲交談,話語中夾雜着什麼李家在鎮上買了鋪面......笙哥兒現在可出息了......之類的言辭。
“放屁!”王翠枝把洗衣棒往水裡一摔,“那小賤人能有這本事?”
幾位婦人看着王翠枝怒氣沖沖的樣子,也不惱怒,反而掩嘴輕笑,這王翠枝當初可是迫使顧笙斷親離家的始作俑者。
如今顧笙有本事了,她卻無福享受這些成果。
看到王翠枝自食其果,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婦人們心中暗自幸災樂禍,竊笑不已。
次日清晨,王翠枝便迫不及待地前往鎮上打聽消息。
當她目睹新開張的店鋪中确實有李家人的身影時,氣憤至極,終于,在傍晚時分,王翠枝帶着一股不容小觑的氣勢,沖進了李家的院子。
“顧笙!你給我滾出來!”她一腳踢翻了院子裡的雞食盆,“拿着我們顧家的手藝貼補外人,你還要不要臉?”
正在廚房做飯的秦麗芳聞聲出來,被王翠枝一把推開:“叫那個小賤人出來!”
吵鬧聲很快引來了不少村民圍觀,有人指指點點,有人小聲議論:
“聽說笙哥兒在鎮上買了鋪子?”
“可不是,我昨兒個去鎮上還看見了,氣派着呢!”
“啧啧啧,王翠枝這是眼紅了......”
顧波緊随其後,看見自家婆娘在李家院子裡鬧也不進去,就站在人群外圍看熱鬧。
自從顧笙離開顧家後,農田的勞作和家裡的活全都落在他身上,手上也逐漸磨出了許多老繭,他懷念可以悠然躺卧的日子......
他看着李家的日子越過越好,心裡越發不是滋味。
顧笙從後院走出來,他掃了一眼王翠枝,轉頭對李倩說:“去請裡正來。”李倩點頭會意,立刻跑出去搖人。
胡德林很快就拄着拐杖來了,沉着臉對王翠枝和躲在人群裡的顧波說道:“當初,斷親是你們自己同意的,白紙黑字畫了押,現在看笙哥兒發達了就來鬧,成何體統?”
王翠枝不服,說的有理有據:“他用的可是我們顧家的手藝!”
“笑話!你們有這本事,怎麼不自己去做。”胡德林一杵拐杖,“王氏,顧波,這事你們若再鬧,我就召集族老,把你們趕出上水村!”
顧波聽後慌了,急忙擠過人群,拽着王翠枝便往外走:“丢人現眼,還不快回去!”
臨走時,他複雜地看了顧笙一眼,渾濁的眼裡滿是悔恨。
顧笙對此視而不見,反正這兩人又不是他什麼人。
人群散去後,顧笙将胡德林請進堂屋,倒了杯熱茶,兩人在堂屋坐下。
“笙哥兒啊,”胡德林抿了口茶,“你現在有出息了,但記住,獨木難成林。”
他瞧出顧笙是個有本事的,但為人處世還是太獨了些,這對他以後的發展不利,特别是在這小小的上水村。
顧笙不解。
他自問對待鄰裡也算和善,也并未與人結怨,隻過好自己的小日子有什麼不對。
胡德林放下茶杯,語重心長道:“你如今生意做得好,難免遭人眼紅,村裡還有不少人家吃不上飽飯,”他歎了口氣,“你若有餘力,不妨幫襯幫襯。”
顧笙沉思片刻,突然就懂了:在古代,家族和親緣關系被極為重視,一人好一家好确實不是最好。
正巧,他打算擴大鮮味粉的生産,還想要制作一批禮盒,他計劃推出一款鮮味粉禮品套裝,配上精美的竹制包裝盒,一盒五包裝,售價二十文,主要針對禮品市場,剛好在村裡招工人,顧笙将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胡德林連連點頭,欣慰道:“好孩子,我沒看錯你,我也替上水村的村民多謝你。”
最後,兩人拟定了十戶‘貧困戶’人家的名單。
第二天,上水村村口的公告欄上便貼出了一張大紅紙告示,顧笙将告示的内容大緻說了一遍。
“十戶人家?每戶兩人?”周寡婦突然一把拽住旁邊的李嬸,“快掐我一把,我不是在做夢吧?一天一人二十文錢,還管一頓飯?”
曬谷場上的議論聲越來越大,幾個被選中的農戶呆立在告示前,粗糙的手指反複摩挲着紙上自己的名字,生怕是眼花看錯了。
王婆子顫巍巍地拉着小孫女就要往地上跪,被眼疾手快的顧笙一把扶住。
“婆婆,使不得!”顧笙順勢舉起準備好的竹筒,清脆地敲了敲桌沿,“諸位鄉親請安靜一下,這鮮味粉禮品裝隻是開頭,往後還要建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