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緩緩駛入上水村,車輪碾過新修的土路,揚起細微的塵土。
“快看!那是誰家的馬車?好生氣派!”
“哎喲,那不是李家二郎和笙哥兒嗎?”
幾個在田埂邊歇息的村民最先認出了他們,立刻圍了上來,臉上堆滿笑容。
“笙哥兒回來啦!你建的那合作社如今可幫了村裡的大忙,今年我家腌的鹹魚賣得比往年多掙了三成!”張叔興奮說道。
“真好啊,修遠如今是秀才老爺了,咱們上水村也跟着沾光啊!”
顧笙撩開車簾,與李修遠一道下了馬車,笑着與衆人寒暄。
兩人被熱情的村民們圍住,這個遞上一把新摘的棗子,那個塞來幾個還帶着泥土香的荸荠。
“如今這魚塘裡的魚苗長得可好了,笙哥兒啥時候有空去看看?”王鳳梅扯着嗓子喊道,
李秋蘭也紅着眼眶:“工坊這個月的工錢又漲了,我家閨女都能攢嫁妝了!真的是多謝笙哥兒你了。”
這樣的好日子他們從前哪敢肖想。
如今,不僅在家門口就能賺到錢,還能有餘錢,偶爾還能吃上一頓肉。
顧笙一一應着,從馬車裡取出幾包從川州府帶回的糖果分給衆人。
李修遠站在他身側,時不時點頭應和,他看着哥兒遊刃有餘地與鄉親們交談,眼底滿是驕傲。
告别村民後,馬車繼續向李家駛去,轉過熟悉的村道,顧笙忽然怔住了——
李家原本低矮的茅草屋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青磚白瓦的嶄新院落!
黑漆大門上挂着紅燈籠,院牆邊還栽了幾株初綻的梅花。
“這......”顧笙猛地轉頭看向李修遠。
那人嘴角噙着笑,眼裡閃着狡黠的光,他喜歡看到顧笙驚喜的表情:“喜歡嗎?”
顧笙眼眶發熱,這才想起來李修遠在川州府時說過給他準備了一個驚喜,想來就是這了。
“笙哥兒和修遠回來啦!”
大門“吱呀”一聲打開,周蘭挺着微凸的肚子最先沖出來,身後跟着笑呵呵的李父李母。
李明遠扛着半袋面粉從後院繞出來,三妹李倩牽着雙胞胎弟弟妹妹,一家子熱熱鬧鬧地圍了上來。
“瘦了!”李母抹着眼淚捏李修遠的臉。
“娘,我都多大了......”李修遠無奈地任她揉搓,眼睛卻一直往顧笙那邊瞟。
李倩親熱地挽住顧笙的胳膊:“笙哥兒快來,給你留了最新鮮的枇杷,就等你回來吃呢!”
“漂亮二哥夫哥哥,我好想你啊!”李茹不甘示弱地宣誓自己的存在感。
顧笙被雙胞胎拉着往院裡走廚房裡飄來陣陣飯香,竈房門口挂着新腌的臘肉。
顧笙站在陽光下,聽着耳畔的歡聲笑語,忽然覺得胸口被什麼東西填得滿滿的。
李修遠悄悄湊過來,在衣袖遮掩下握住他的手:“喜歡嗎?”
顧笙重重點頭,“喜歡,”特别喜歡。
晚飯的時候,堂屋裡油燈明亮,飯菜飄香。
一家人圍坐在嶄新的桌旁,桌上擺滿了顧笙和李修遠從川州府帶回來的臘味、蜜餞,還有李母親手炖的雞湯。
“村裡如今可熱鬧了,”周蘭夾了一塊臘肉放到顧笙碗裡,“自從魚塘和工坊建起來,家家戶戶都跟着沾光,連隔壁村的姑娘都搶着嫁到咱們上水村來呢!”
李父抿了一口酒,紅光滿面:“前幾日裡正還說,要請阿勇那孩子當村裡的副裡正,幫着管合作社的事。”
李家的成員輪流講述着近兩個月來村子裡發生的種種趣事,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無法掩飾的喜悅。
就連星遠也去上私塾了。
顧笙笑了笑,剛要開口,手心突然一熱——李修遠在桌下握住了他的手。
“爹,娘,”李修遠站起身,聲音清朗,“我有件事要說。”
全家人的目光都集中過來。
他牽着顧笙的手舉到桌前:“這次回來還有一件事,我要娶顧笙進門。”
飯桌上安靜了一瞬。
“好!好啊!”李父一拍桌子,震得碗筷叮當響。
秦麗芳眼眶瞬間紅了,顫抖着手去摸帕子:“娘就等着這一天呢......”
周蘭和李明遠相視一笑,三妹李倩捂着嘴偷笑,雙胞胎跟着拍手起哄:“二哥夫!二哥夫!”
顧笙耳根通紅,想抽回手卻被李修遠攥得更緊。
他低着頭,感覺臉上燒得厲害,連脖頸都泛起了粉色。
“日子定了嗎?”李母擦着眼淚問。
李修遠看向顧笙,見他微微點頭,才笑道:“三日後。”
“這麼急?”周蘭驚訝。
“不急,”李修遠拇指輕輕摩挲着顧笙的手背,“我等這一天,已經等很久了。”
夜深人靜,顧笙躺在嶄新的房間裡——這是李家特意為他準備的,就在李修遠原先的屋子隔壁。
床褥松軟,一切都是新的。
“吱呀”一聲,門被輕輕推開。
顧笙撐起身子, “誰?”
月光下,李修遠隻穿着中衣溜進來,反手關上門:“是我。”
“你......”顧笙剛要說話,就被撲了個滿懷,李修遠把他按回床上,腦袋埋在他頸窩裡蹭了蹭:“想你了。”
溫熱的呼吸噴在皮膚上,顧笙忍不住縮了縮脖子:“才分開半個時辰......”
“那也想。”李修遠理直氣壯,手已經不老實地往他衣襟裡探。
“砰!”
房門突然被拍響,李母壓低的怒吼傳來:“李修遠!你給我出來!”
兩人僵住。
顧笙想當場社死,還有什麼比在幽會時被家長當場逮住更令人尴尬的?!
“再不出來,我明天就帶笙哥兒去你大伯家住!”
李修遠哀嚎一聲,不情不願地爬起來,活像隻被搶了肉骨頭的大狗,顧笙憋着笑,用口型道:“活該。”
“你等着,”李修遠咬牙切齒地系衣帶,“三日後,看我怎麼收拾你。”
他蹑手蹑腳地溜出去,門外立刻傳來李母的訓斥聲,顧笙把臉埋進枕頭裡,終于忍不住笑出聲來。
接下來的兩日,整個李家忙得腳不沾地。
首日,李氏家族重開祠堂,将李修遠的秀才功名載入族譜。
翌日,李修遠前往鎮上拜訪了曾經教導自己的恩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