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正自是不用說,最近晚上睡覺老是覺得抽筋抽的腿疼,吃了好幾個雞腿都不頂用,兩人商量着收完玉米了去一趟縣裡,買些鈣片。
正好這些天沒有斷了水果買賣,每五天賣一次都能收獲一大把錢票,加起來也有七十多塊錢和各種各樣的票,雖然票每次都不算多,但是三四斤的糧票、油票還是有的,還有些零零碎碎的,比如肥皂票、布票也有好幾張。
有些票是有期限的,因此必須花出去,不然就作廢了,勤儉節約的兩人可舍不得眼睜睜的看着票過期。
把玉米收完,交了公糧就開始分夏糧了,而之前收的小麥幾乎全部上交,每家隻分了幾十斤嘗嘗味,至于土豆早已被當做主食吃了好久,這次分的玉米幾乎是全村人半年的口糧,所以對于所有農民來說都是大事兒。
這天一大早,兩人就拿着所有的背簍、面口袋去排隊領糧食。兩人的工分不算多,而且做家具之類的還花掉了一些,但是半年的工分能換的糧食也相當可觀。
兩人出門不算晚,但來到大隊部排隊的時候幾乎是到了隊尾,前邊早早的有人稱了糧食回家,一大家子歡歡喜喜的背着口糧回家。
這個時候分的都是玉米棒子,大家背回去了搓成粒,再打成碴子或是面,不然小一千畝地的玉米怎麼也曬不開,更别提脫粒了。
劉家村在附近村子裡算是大村子,一百多戶人家有七八百口人,地多人多,糧食定額也是附近比較高的,就這每年還能剩下糧食借給孤寡老人、孤兒。
十六歲以上算是成人,定額口糧是一年四百八十斤,十二歲以下二百六十斤,十二到十六是三百二十斤,但是這定額并不是全都發玉米、小麥、粟米,還要摻雜着土豆、紅薯、綠豆、黃豆之類的菜代飯和粗糧一起算。
夏收時村裡已經分了土豆下去,再加上現在的玉米、十月份的紅薯,都是先在定額裡扣,等年底算工分時,工分剩餘的就算成錢發下去,若是不夠,便要欠着大隊部來年還或是交錢補上。
兩人的工分原本是足夠分糧的定額的,但是因為做家具、請人蓋茅草頂花費了不少,便有些欠了,因此等到中午輪到他們領口糧時,大隊會計拿着筆在賬本上點點,蹙眉對他們進行了一番教育。
“小夥子當家不知柴米貴,看看你們的工分,掙得多花的也多,過年的時候換肉都沒得換,借味兒過年?”
兩人知曉會計叔是好意,便尴尬的笑着應:“叔,我們這剛收拾妥當,還想把快塌的竈房重新蓋了,下半年一定好好掙工分。”
村長也在旁邊彎腰檢查稱、核對數量,聞言點點頭“好孩子,以後叔就給你們安排最高工分的活兒,年輕人不怕累,再幹兩年攢了錢娶個媳婦,也算是圓滿了。”
一番話說的兩人尴尬不已,淩正本不想媳婦幹那些累活,也顧不得大家都在看熱鬧了,委婉的提醒大隊長“叔,您看我這個頭,重活肯定拿得下,但是紀陽這個子,本來就沒養好,再勞累怕是要壞了身子骨,老了更遭罪。”
村長聞言直起腰,像是第一次見他們一樣上下打量,一邊點頭“是有些瘦弱,那行,那陽陽再養兩年,先掙十個工分的活,不是叔不心疼你,不多掙些哪能吃飽飯?”
紀平陽連忙點頭“叔說得對,我得幹活才能養活自己。”
淩正見狀也就不多說什麼了,自己掙最高工分,總不至于過年還拿錢補口糧。何況村裡的幹部确實是愛護小輩的好幹部,像是村長和會計,都是能當他們爹的年紀了,對他們這些小輩都是很關心的。
兩人的口糧不少,也有四百多斤了,這算是細糧,雖然要拉回家自己脫粒,但刨除芯子、玉米皮的重量,在整個縣裡粗糧、細糧的比例都算是偏高的了,多的是粗細七三分的村子。
淩正十分滿足了,雖然不缺這些玉米,但是這代表着他自己勞動賺來的,是凝結着汗水的成果,兩人心情頗好地背着往家走,這重量亦是甜蜜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