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災變發生以來,或許是因為上天眷顧,或許是因為科學的力量,地下的勃蘭登從未遭到過毀滅性的災害。且拜這群未雨綢缪的科研者,更應該稱之為實幹家所賜,地下避難所的一切都井然有序地運行。他們之中的領袖,自然而然地也就成為了勃蘭登人民的精神領袖,譬如霍奇·列加索夫。他是一位有着遠大抱負的的學者,一生都在為了延續人類文明而奮鬥;雖然由他牽頭的北極工程已無實現的可能,但他從不為此氣餒,而是在十多年來的地下生活中切實地幫助勃蘭登人生存下去,正如他所說的那樣:“我即使做不到為了所有人,至少也能為了周圍的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人類的科技之光就算在災難中也不曾熄滅——以烏拉娜·卡列尼娜為代表的專家們成功地打破了美歐的技術壟斷,讓超人工智能在地下的勃蘭登城中誕生。在超人工智能的支持下,勃蘭登人終于迎來了重返地表的那一天。
“我們終将克服一切困難,在地上重建我們的城市。願勃蘭登長存!”
随着最後一句話音落下,顧淮均在床上坐直了身子,手指在終端上來去劃動,雙眼卻放空。這本書有些年頭了,少說也得有個二三十年,他思索着。
勃蘭登城,有機會真想去看看,可惜應該不在我們這個轄區。
地下避難所,這座地堡是那個年代的東西嗎?
勃蘭登的超人工智能就是後來傳到我們那兒的智械吧,真不知道該說它是好是壞。
如果一開始就沒有人提那該死的鑽井方案,沒有大災變,會不會廣東、福建、浙江……我們沿海那一大片就不會被淹了呢……
“唉……”
熄掉了終端的屏幕,顧淮均一頭倒回了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