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款即時戰略遊戲,自由之翼不能百分百模拟戰場,也可以看出一些人的習慣端倪。
有人信奉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有人鐘愛裝甲師包餃子,有人迷戀大就是好、多就是美,還有人癡迷穿插戰術反複橫跳。
遊戲開發十幾年,上百的隊伍單位能讓新入門的萌新眼花缭亂,目錄可以稱之為臃腫,極高的上手門檻也勸退很多人。
好處是玩法多樣化、系統穩定、惡性BUG少,被軍事學院拿來做每年的學分活動。
長期比賽的結果就是第一梯隊的同學們清楚對方的習慣,有些還會特意搞陷阱防老陰比,或者專門針對某個人就抓相愛相殺。
今天新冒出的第一名格外顯眼。
精于計算積分的玩家出動單位都會思考自己能損失多大兵力、又能接受多大風險,好處是即使失敗也不會損失全部核心,保存兵力東山再起。
這也是每個梯隊比分相差如此大,而有些人掉分後很快回到原先梯隊的原因。
積分排名也彰顯玩家的遊戲水平。
千分差距意味水平相近,運氣因素很大;萬分差距不是靠運氣了,是實打實的絕對實力。
這次新冒出的第一名甩了第二名整3萬分,還是個Beta。
Beta的名字大家從未沒聽過。比賽結束的瞬間,一群老玩家立刻從椅子起跑,以飛奔的速度到簽到台蹲守第一名。
等第一名的名字出現,他們往聲音來源望去,是個Beta就算了,竟然還臉不紅氣不喘。
腦力運動很消耗體力。
自由之翼沒有暫停鍵,龐大的信息量更新很快。
你不能保證早上8點派去的隊伍到下午2點還記得,何況敵方還會不斷變動陣隊,密密麻麻的信息量對玩家記憶力要求極高。
在自由之翼,令人反直覺的是指揮的單位數量越多,對指揮官越容易降智。
指揮幾個隊伍也能打出優越的積分增長,高端玩家不缺少專攻單線程操作的選手。
但單線程操作拿到的積分有限,敵方也不是傻子,就需要多線程操作不斷迷惑敵人。
随着積分越多,占領的基地和星艦也越龐大,這時候多餘的計算機屏幕就有用了。
嚴峻的時候,一個玩家甚至要同時面對十個玩家。
應對四面八方不同的敵人,投入某個戰役上頭了另一邊就被偷家;有時候指揮完這台換另外一台電腦,腦袋突然空白想不起來前面的信息。
不過這些都是菜鳥容易犯的錯誤。對高端玩家來說,多線程操作不難,難的是連續12小時鏖戰。
可以想象那些指揮三天三夜的将軍有多頭疼,百萬軍士的命在自己手上,情報不确定、敵方位置不确定、戰術不确定。戰争曆史上能操作百萬大軍的軍事家屈指可數。
而且這類型的軍事家多為Alpha,倒不是性别歧視Beta和Omega,着實生理限制。
戰争期間敵人不會因為普通人的睡眠時間而停止攻擊,謠傳最長的一次指揮時間是Alpha創下的記錄,長達8天不分晝夜。
這個Beta面對一衆年輕的Alpha對戰毫不落下風,還臉不紅氣不喘,意味還遠未到達極限。
這是哪裡來的大佬?
再怎麼妖孽都是建立在熟悉遊戲的基礎上,本人在遊戲裡不可能籍籍無名。
幾個Alpha站起來。
等景伯樓回來就見到三人組互相打鬧,葉蓮娜在旁邊在含蓄淺笑。
“要不要來關注我們社團人人,我們每周都會有活動通知,還能賺活動學分!”
葉蓮娜自然不會拒絕點點手指頭的事,打開手機掃碼關注。等拿到Omega賬号,三人組識趣告退。
和室友集合的路上,葉蓮娜用手語好奇問。
【剛剛發生了什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