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絨花娘子古代發家記 > 第101章 第 101 章

第101章 第 101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林司制從内務府回來,身邊帶着兩位穿着考究的嬷嬷和幾位青衣宮女,入了繡苑,将繡女們都召集到一起。

“嬷嬷,今年新入宮的繡女都在這了,入秋後給各宮主子縫制的衣裳和披風她們也都經手了,手藝是着實不錯的。”

嬷嬷目光從容,賞物般端詳片刻,滿意地點點頭:“瞧着都是水靈聰慧的,我也不瞞各位,今兒過來乃是得了皇後娘娘懿旨,來挑選幾位懂規矩,手藝也好的繡女到鳳儀殿那邊做事,待忙過使團入京後的國宴,依舊回尚功局當差。”

到鳳儀殿去當差,雖然隻是個頂工的臨時差事,但到底也是在皇後娘娘那開了臉的,年底考評都不用憂愁了,聽罷嬷嬷的話,各個繡女面露喜色,期盼着自個能入選。

林司制拿着冊子給嬷嬷介紹繡女們的籍地年歲,和各自負責過哪些差事,後頭又将她們制的物件比對了一番,最終挑了四個人出來。

餘晚桃便是其一,林司制還在那位嬷嬷面前大為誇贊了一番她的手藝。

先前給使臣女眷制的首飾金面嬷嬷也見過,甚至連皇後娘娘都誇過兩句,做奴才的最要緊就是得摸透主子的心思。

她上下打量着,嚴肅的面上終于露出點笑容來:“不錯,看籍地還是江南那邊的桑蠶農家出身,繡工深厚,還有一門獨特的掐絲秘法。”

餘晚桃謙遜地給嬷嬷行禮:“嬷嬷盛贊,臣必定會盡心為主子辦事的,也勞嬷嬷在娘娘面前為我等美言幾句。”

“在娘娘跟前辦事,隻要勤謹本分,有你們出頭的日子。”,嬷嬷随意撂了撂手,回頭又對沒被選上的繡女們訓了幾句話。

一衆繡女垂首聽訓。

過了晌午,餘晚桃與其餘三名繡女被帶到了鳳儀殿,以她們的身份自然是沒資格一來就面見主子的,領到小屋工位後,受了總管幾句提點,就開始幹活了。

餘晚桃跟着幹了幾日才慢慢打聽清楚,為何特地從尚功局裡挑繡女過來,且沒有到内務府登記造冊。

原來她們趕制的冬衣、膝錦、護腕等冬季禦寒物甚,是用的皇後私庫,不走國庫例銀。

小太監們送過來的皆是好料子,光縫制一臂護腕,用的便是純正的羊毛,且嬷嬷們特意過來叮囑,要做三層,裡外加縫鞣制的上等牛皮。

在鳳儀殿裡辦事還算順利,嬷嬷太監們都比較親善,除了日常趕工,隻要别沖撞到主子,午食後她們還可以到處走走。

這日餘晚桃和一起過來的繡女敏姐兒飯後消食,來到了一處宮殿後面的荷花池,秋日湖水盈盈,荷葉荒舊,水也有些渾濁。

餘晚桃盯着湖面,“宮裡的貴人高雅,隻賞花,不吃藕,可惜了。”

秋藕初成,要比冬藕脆一些,用來做鹵味更适合不過,當時炖排骨也是很香的。

宮裡膳食雖不差,但北地口味跟她們江南府還是有些差别,吃多了便膩得慌,總想換換口味。

敏姐兒揉了揉鼻子,秀氣的面龐有些發紅:“餘姐姐,我看你做冬衣是雙面起針,縫得又快又密的,而且處理蠶絲的手藝特别娴熟,是怎麼做到的呀?”

餘晚桃:“不過是熟能生巧罷了,你若想學雙面針法,回頭我教你。”

敏姐兒高興地應了聲,須臾想到甚麼,便撇撇嘴說道,“昨兒回去後,和我同寝屋的那個雨宛炫耀自己得了華英殿那位主子的賞識,不久将會升職女典制,她父親隻不過一小主事,要不是攀上了禮部郎中,就她那蹩腳的手藝,啧啧。”

前朝官員有人拉攏,後宮女官自然也會如此,隻是沒想到她們一新進宮不久的繡女也有人看上。

“我們隻管做好自己本分工作就是,在旁人面前你可别如此坦言,小心招惹禍端。”

“這又沒人。”

餘晚桃也隻是好心勸她一句,至于聽不聽端看她自己,畢竟各有各的命數。

眼看着時辰快到了,餘晚桃拍拍裙擺站起來,沿着路往回走,卻不想剛過牆角,就發現那扇觀雨窗從内打開了。

一男一女的争吵聲傳出來。

餘晚桃立刻按住敏姐兒爬下來。

“怎麼——”

“噓!”

餘晚桃側耳專注聽着裡面的對話。

“誰讓你派人去泰安府了!”

“母後,二哥之前插手崔家的案子我就覺得不對勁,這次又暗中派人去泰安府,其中定有貓膩,說不準就和當年皇嫂與侄兒被害之事有關,這是一個扳倒鄭氏的絕佳機會!”

“永陽,别摻和進這些舊事裡,你是儲君,隻要好好學習為君之道,幫你父皇分憂即可。”

“可是舅舅說過——”

“住口!”,砰的一聲巨響落下,觀雨窗很快被人關上,裡面的談話聲也停止了。

餘晚桃帶着敏姐兒迅速離開此地,二人皆被吓了個透,生怕被發現後遭滅口,回去後都默認遺忘此事,安安分分地繼續幹活。

餘晚桃有些後怕。

二皇子那邊果然派人去泰安府查了,她之前按照崔玉棠的意思把崔家商隊在當年到過泰安的消息傳出去,為的就是引起瑛貴妃的懷疑,主動派人去查。

算算時間,瑛貴妃也是時候找上她了,而此時,崔玉棠在宮外恐怕已經被鄭家人盯住。

.

墨香樓早早便支了木牌在門口外頭吊着,鄭少爺包了場子,今兒樓裡舉辦文會,隻招待有舉人功名的學子,一應消費都攬全乎。

日頭稍斜,便有舉子們陸續過來,到了門口互相謙讓着,恭維着。

“崔郎君,仔細着台階,慢些。”

“多謝。”

崔玉棠今兒也跟着餘閣來了。

文會集聚各府州有名的才子,最是能結交到志同道合的友人,更何況這次是鄭氏公子牽頭,不少人都是奔着這層關系而來。

餘閣雖考中了進士,但名次比較靠後,現在隻能排隊候官,這會聽說鄭家辦文會,便馬不停蹄地邀上崔玉棠一起去湊熱鬧。

“還是鄭兄面子夠大,組得起如此大的場子來。”,放眼望去,各府州叫得上名号的舉人幾乎都來了,餘閣站在其間,深覺與有榮焉。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