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昭皺眉:“為何這麼說?”
楊風華将自己的想法解釋給他聽。
範昭:“算不上好。那日習字,他出言幫我。”
因為孟懷仁幫過他,所以在他想要拉進距離時,範昭并沒有拒絕,但私心上他并不覺得兩人關系好。
楊風華聽懂了,“要去廣善堂嗎?”
範昭點頭。
果然如此,他歎氣。
範昭離開書院隻會去一個地方,就是廣善堂。
廣善堂裡都是無父無母的幼兒,雖有範氏資助,但孩子們實在太多難以管教,請來的開蒙夫子都待不長,導緻質量參差不齊,範昭知道後隻要下山就會去幫忙。
前幾次下山,範昭會讓範府小厮陪着他逛,自己一個人去。今日楊風華本來就是為了吃三黃雞的,嘗過之後也無事可做,索性跟着範昭去廣善堂。
一個紮着兩個角的小女孩看到範昭和楊風華之後朝裡屋喊了一聲:“大家快來呀,昭哥哥來啦!”
邊喊邊跑,撲過來抱住範昭的大腿,“昭哥哥好久不來,阿雙好想你。”
範昭蹲下來把小女孩抱起來颠了颠,一手扶住她的肩膀,讓她坐在自己胳膊上,“重了不少,看來阿雙好好吃飯了。”
阿雙抱着範昭的脖子:“阿雙每天吃飯都是第一名,和昭哥哥一樣!”
楊風華站在範昭身後無聲偷笑。
範昭對孩子們很有耐心,每次賴都會帶好多好吃的,他們都很喜歡他。
這些孩子年紀小,愛玩,老是不好好吃飯,楊風華就騙他們,範昭在學堂裡門門都是第一,連吃飯都是第一名,吃的又快又多,誰要是可以得第一名,肯定可以讓範昭刮目相看的。
于是,這些小孩便開始競争,做什麼事都要争第一。阿雙來時還是瘦瘦弱弱的小姑娘,這才半年的時間,壯實了不少。
管事時不時揪住要往範昭身上撲的小孩,生怕他們把範昭和楊風華撞出來個好歹。
範昭将阿雙遞給她,“劉姨,最近又來了不少孩子?”
劉霜歎了口氣,“倭寇卷土重來,擾的沿岸雞犬不甯,近日從高陵過來不少流民,可憐這些孩子……”
這件事在書院裡也是熱門話題,邊關動蕩,受苦的他們都是這些百姓。劉霜能做的也隻有将那些目之所及的無父無母流浪的孩子們都接進來。
除了環繞腿邊無憂無慮的孩子們,誰都聽得出來未盡之言。範昭情緒不顯,楊風華左手拉一個,右手牽一個,“小朋友們,我們進去聽昭哥哥講故事好不好?”
小孩們齊聲喊:“好!”
孩子們年歲參差不齊,最小的還在襁褓之中,最大的已有十二,大多數是五歲至十歲的孩子,正是喜歡聽故事的年紀。範昭很有為人師的天分,不論是在書院還是在這裡。
他坐在矮腳凳上,小孩們捧着腳聚精會神坐在地上,被他徐徐道來的故事吸引。
楊風華和劉霜站在角落裡靜靜看着。
劉霜感歎道:“三郎身上有一種可以讓小孩安靜下來的魔力。”
楊風華笑着沒說話。
範昭總是不疾不徐,聽他說話好像躺在一汪平靜的潭水裡一樣,讓躁動的心不由自主地想要安靜下來。稚兒對這種虛無缥缈的感受更為敏感,更能體會這一點。
他也像潭水一樣包容。從小到大,無論他提出要做什麼,隻要不危及健康,範昭都會答應。年幼時許多行為現在看來簡直是無理取鬧,但是範昭一一應下,認真地陪他做完。
後來他問過範昭為什麼這麼包容他,範昭答:“因為從來沒有見過比你還鬧的小孩,很新奇。”
一中年男人進來在劉霜耳邊說了兩句話,劉霜跟着他出去,院子裡許多人抱着箱子進進出出,沒過一會兒庫房裡放不下,無法隻好都堆在院子裡。
範昭:“劉姨,這些是……”
劉霜正在院兒裡指揮,聞言道:“一外地來的富商給孩子們買的東西。原本十五要到的,結果因官道上流民太多,今日才到。”
範昭掀開一個蓋子,發現裡面都是各種各樣新奇的玩具。楊風華也掀了一個,裡面是摸起來很舒服的布匹。
楊風華:“這可價值不菲。”
廣善堂并不是範家所辦,隻是受其資助而已,來往商人為了積德行善也會給孩子們捐些東西。大多圖方便的會直接捐錢,像這樣買這麼多東西送來的屬實不多見。
阿雙趁範昭揭開時手疾眼快,将一個拳頭大小挂滿鈴铛的彩球拿出來,舉着它滿屋子跑。
孩子們的笑聲和清脆的鈴铛聲交織在一起,劉霜那邊忙的熱火朝天,餘光暼到後喊道:“慢些跑,小心磕了。”
看孩子們都在搶阿雙手裡的彩球,範昭幹脆将那一箱玩具抱進屋裡。兩人正在屋裡陪孩子們玩,外頭傳來熟悉的聲音:“劉姨,東西可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