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天朗氣清,農民在田間努力耕作,商賈拉着滿車的貨物行走在大路上,官員們儀态端正地站在堂下,恭敬地聆聽天子的訓誡……
就在大家聚精會神地做着自己的事時,一面半透明的水幕毫無征兆地出現在空中,使得各個時空的人們無不驚駭非常。
“那是什麼?”
“我從未見過如此怪異的天象!”
民間開始騷動。
各家皇帝們深深看了一眼天幕,紛紛按下内心的慌亂,對着離自己最近的大臣沉着吩咐道:“傳令下去,此物乃吉兆,讓大家不必驚慌。”
大臣當即領命而去。
經過一番折騰後,衆人終于安下心,與此同時,一直沒有動靜的天幕似是看準了機會,慢悠悠亮起來,開始了它的表演。
大概是為了方面大家觀看,光幕閃爍幾下後,忽地化作無數道流光投向地面,這些流光遇人即停,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開始變換形态。于是,不消半刻鐘,每個人面前都有了一個與原先的光幕差不多模樣的小光幕,這些光幕還播放着同樣的畫面:
【各位觀衆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直播盤點曆史名人系列,我是新人主播阿藜,一個不專業的曆史文化愛好者,廢話不多說,我們直接進入第一期吧!
衆所周知,自秦始皇統一六國以來,華夏曆史上湧現出了無數璀璨的明珠,其中有雄才大略的帝王、有功勳赫赫将軍、有才華橫溢的文學家……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厲害的曆史名人,誰會是我們今天盤點的幸運兒呢?】
光幕上,身穿朱紅曲裾的女子笑着問道。
秦
自秦始皇統一六國以來、曆史名人……
嬴政瞪大眼睛,内心翻湧着驚濤駭浪。
難道這東西來自後世?上面在說話的是後世之人?
漢
劉徹神采奕奕地看着光幕,唇角微揚,眼裡滿是笑意和玩味。
後世人嗎?有意思。
唐
李世民看看光幕,又看看被驚呆了的群臣們。
嗯,還是先靜觀其變吧,他想。
在不清楚這光幕裡的人會說出什麼之前,大概沒人會想成為第一個“幸運兒”。
【給個提示:明朝中期,桃花仙人,龍場悟道。】
此言一出,再次震驚了無數個時空。
嬴政/劉徹/李世民/趙匡胤:什麼中期?!
如果阿藜能聽到他們的心聲,一定會笑着補刀:是明朝中期哦~
-
秦
明朝中期四個字一出,聰明人幾乎是立刻便洞悉了其中的深意。
後面有個明朝,豈不是說明大秦最終會亡嗎?
朝臣們瑟瑟發抖,個個埋頭不敢說話,隻有李斯大着膽子看向嬴政,視線中,沉默的君主似乎并未生氣,那雙漆黑的眼中裝着的是遺憾和了然。
了然世間果真無千秋萬代的朝代,遺憾大秦到底未能千秋萬代。
“陛下……”李斯欲言又止,朝中本就有不少人反對郡縣,在這個節骨眼又得到大秦将亡的消息,真的是件好事嗎?
“好好聽,有什麼事聽完再說。”嬴政明白李斯的顧慮,但現在局勢尚未明朗,大秦是什麼時候亡的?為什麼會亡?在沒有答案之前一切都還有回旋的餘地。
你會告訴朕原因嗎?
嬴政看向光幕,目光幽深。
-
漢初
“這個明朝是個什麼說法?”劉邦摸摸下巴,明朝,是在漢之後,還是之後的之後呢?
“後世的朝代,具體什麼時候有的不清楚。”張良看了眼正在賣關子的阿藜,“也許繼續聽下去會有答案。”
“總歸不會是現在,大漢人才濟濟,國祚定然長久。”韓信笑道。
劉邦大笑:“楚王所言極是!”
蕭何瞥一眼韓信,默默在心中歎了一口氣,索性收回目光閉目不語。
看似和諧的朝堂下,暗流湧動,山雨欲來風滿樓。
-
漢·武帝時期
明朝中期這個東西,震驚一小會兒就夠了,反正那也是猴年馬月之後的事。
劉徹此時對大漢還是比較自信的,畢竟現下正是兵強馬壯之際,又剛打了勝仗,并無明顯的亡國之兆。
心情絲毫不緊張的帝王托着腮,百無聊賴地聽着光幕繼續講那明朝的故事,時不時地,還能騰出點注意力關注一下那個可能大部分人都忽略了的桃花仙人四個字。
聽起來像個神仙,但根據這個叫阿藜的後世人之前的描述來看,應該又不是,或許隻是個别名?劉徹心想。
見皇帝本人沒什麼太大反應,底下安靜的大臣們自然不會上趕着找不痛快。
用那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亡國的消息勸陛下不要對匈奴發兵?笑話!先不說已經打了勝仗,證明大漢根本沒必要繼續憋屈下去,就單論今上那說一不二的性子,誰敢上去觸黴頭?是嫌腦袋在脖子上待得太舒坦了,還是嫌俸祿不夠香?
“雖是後世之事,但多聽聽總是沒有壞處的。”劉徹笑笑,“另外,再加派些人手前往民間安撫民衆。”
安撫工作還是要做的。
-
唐
李世民與朝臣們面面相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