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龍場做官期間,王守仁對《大學》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領悟,認識到“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誤也”,并寫下“教條示龍場諸生”,史稱“龍場悟道”。
龍場悟道,是陽明心學誕生的契機,也是王守仁生命的轉折點,這個年少立志做聖賢、不肯乖乖走“正道”、為了研究格物緻知盯着竹子看了七天把自己弄病、活潑得令父親王華頭疼不已的男人,終于在曆盡千帆後開創心學,成長為我們熟知的陽明先生。】
-
明·弘治時期
王華目瞪口呆看着光幕,滿臉不敢置信。
他不知道是該先憤怒自己兒子未來居然差點被奸人所害、小命不保,還是該先驚訝兒子的成就。
“陽明心學……這是直接開宗立派了?”
李東陽與謝遷互相對視了一眼,發現彼此眼中均布滿驚訝,顯然他們也沒想到王家那小子日後能有那般造化。
不過,身為閣臣,他們更為在意的還是——宦官劉瑾擅政。
“太子……”朱祐樘臉色變得更差,他轉頭看向的東宮的方向,心裡盤算着找個機會把太子身邊的人清理一遍。
就算是為了制衡,也不能剛上位就被宦官擅政。
-
明·洪武時期
一聽到宦官擅政,朱元璋直接暴跳如雷:“咱不是說過嚴禁宦官幹政嗎?是哪個不肖子孫敢不聽咱的話!”
沒有人能回答他,畢竟誰都不知道後世的事。
【正德四年,王守仁谪戍期滿。
正德十一年至正德十三年,王守仁輾轉各地平亂,在閩西、贛南、粵東平亂之後,為了善後,他各留下一個新縣——平和縣、崇義縣與和平縣,設縣之後,人民安居樂業,平和縣的社會經濟得到很大的發展,人們尊稱王守仁為“縣父”。
正德十四年,甯王朱宸濠發動叛亂。當時,王守仁準備前往福建平亂,正行至江西吉安與南昌之間的豐城。當得知朱宸濠叛亂的消息,王守仁立即趕往吉安,募集義兵,發出檄文,出兵征讨。曆時三十五天後,甯王戰敗被俘,甯王叛亂宣告結束。】
-
明朝
甯王:……
朱厚照:……
朱祐樘:……
這位三十五天就戰敗被俘的甯王,你到底行不行啊?
甯王:有沒有可能,是王守仁比較厲害呢?
唐伯虎:為什麼别人的人生那麼傳奇,我的人生那麼悲慘。
“王愛卿,令郎着實是個大才!”朱祐樘對王華笑了笑,毫不吝啬誇獎。
王華連忙行禮,恭敬地拜謝天子對自家孩子的贊許。
-
漢朝
“三十五天平定叛亂……倒是個厲害的。”劉徹目露贊賞,“聽後世人頗為推崇的樣子,恐怕這個王守仁成就不止于此啊!”
【按理說平定了甯王叛亂是該有獎賞的,但很遺憾,王守仁的功績在武宗時期并未得到認可,直到嘉靖即位後,他才得封新建伯。
新建伯,算是王守仁人生的又一個高峰吧。因為自此以後,他便是明朝唯三因軍功封爵的文官之一了。】
-
明·正德時期
整個朝堂充滿了尴尬的氣息。
朱厚照默默坐直身子,眼神飄忽不知道該往哪裡放。
臣子立了功卻不給封賞什麼的……那是以後的我幹的事情,跟現在的我有什麼關系呢?
“立刻着人去龍場把王先生請回來!”
既然能力那麼強,就别在外面待着了,趕緊的回來幹活吧!
-
宋朝
看到提及軍功封爵時阿藜臉上的驕傲之色,那些對武人萬分鄙薄的士大夫們滿臉驚訝,内心很不理解。
一個文官,居然去幹武将的活,這是什麼值得驕傲的事嗎?
“軍功封爵的文官……要是我們這裡也能有這樣厲害的……”狄青苦笑着搖頭,“算了,青天白日的做什麼夢……”
大宋啊,到底還是輕視武将、紙上談兵的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