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十二年的會試,可以說是唐王二人人生經曆中的第一個交點。
這一年,已經落榜過兩次的王大佬終于通過了會試,并于殿試上拿下二甲進士第七名,獲得了進入官場的門票。
而信心滿滿來參加考試的唐伯虎,則是意外卷入了科舉舞弊案。
據史料記載,戶科給事華昶彈劾主考程敏政賣題,唐伯虎與其朋友徐經牽涉其中,經審理,徐、唐兩人皆不在錄取之中,賣題之說純屬烏有,但為平息輿論,徐、唐二人最終還是被削除仕籍,發縣衙為小吏,終生不得入仕為官。當然,兩位涉事官員也沒讨到好,程敏政罷官還家、憤郁而亡,華昶奏事不實,被降職處分,可以說是全員輸家了。】
-
明·弘治時期
臨近考期,正在家認真溫書的王·落榜兩次·守仁:……
落榜兩次是什麼很重要的事嗎,還需要重點強調?
另一邊,得知自己以後會卷入科舉舞弊案的唐伯虎陷入了沉默。
沒被錄取還惹了一身騷,這個試,真的有必要考嗎?
他迷茫了,宮裡的皇帝和大臣們也麻了,直接被點名的程敏政和華昶心裡更是拔涼拔涼的。
朱祐樘:好消息,科舉舞弊不是真的,壞消息,這個烏龍被光幕捅出來大肆傳播了。
大臣們:頭疼。
程敏政:明明事情還沒發生,我卻覺得生命已經走到頭了。
華昶: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痛苦。
【或許是人倒黴了喝口涼水都會塞牙吧,遭逢大變的唐伯虎歸家後,繼室何氏覺得跟他在一起沒有未來,離他而去。之後沒多久,他的弟弟唐申也與他分家。若非有友人相助,估計他連個住處都不會有。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裡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桃花庵别業,是唐伯虎遭逢大變後的安身之所,那首脍炙人口的《桃花庵歌》,便誕生于此處。】
“……若将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光幕上,一名衣着樸素卻依舊難掩風流氣質的青年人醉卧在桃花堆裡,口中吟唱着自己剛作出的《桃花庵歌》。
大家知道,這青年就是唐伯虎。
-
“啊,這人好慘!”
不同的時空裡,所有人齊齊發出相同的感慨。
被感慨的唐伯虎本人:不願再笑jpg.
這個會試真的非考不可嗎?
【正德九年,來自甯王朱宸濠的邀約打破了唐伯虎甯靜的生活,從表面上來看,他得到了甯王的賞識,人生似乎又有了新的曙光。然,唐伯虎并未被這天降的餡餅蒙蔽雙眼,在甯王府當門客的幾個月裡,他敏銳地察覺到甯王有造反之心。
這下是真攤上大事了。唐伯虎沒有反心,也不想幫别人造反,為了擺脫甯王,他選擇抛棄形象裝瘋賣傻。最開始,甯王對唐伯虎的瘋癫是心存懷疑的,但多番試探無果後,他不得不放棄了唐伯虎,于是唐伯虎有驚無險地脫離了甯王府這個深淵。
曾經橫沖直撞的狂士,也在塵世的颠沛流離中沉澱出了屬于自己的智慧。
“世人笑我忒瘋癫,我笑世人看不穿。”這次,這位風流才子堪破了劫難,拯救了自己。】
-
明·正德時期
唐伯虎:果然人生就是起起落落落落落落……
甯王:謝邀,還沒開始準備造反……你這樣讓我怎麼搞?
“甯王想造反?”朱厚照挑眉,滿臉躍躍欲試。他滿身的活力正愁沒地方宣洩呢,這上好的靶子就先送上門來了,很好,他可以。
看到朱厚照的表情,楊廷和立刻便猜到這位陛下是想親自捉拿甯王了,這可不行,皇帝怎能以身涉險?為了拉回朱厚照即将飛出宮門的心,楊廷和隻能不合時宜地開口道:“陛下,此事須得先派人查證。”
“可。”查吧查吧,等查出來結果朕就可以上了。
朱厚照眉眼舒展,心情是難得的愉悅。
庭下的大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均默默搖頭歎氣。
皇帝靜悄悄,一準要作妖;皇帝笑一笑,甭想睡好覺。
-
明·弘治時期
“哦?甯王造反?”朱祐樘面色微寒,昭示着他十分生氣。
沒想到光幕才說兩個人就扯出了兩件重案,看來必須得對光幕更加重視了。
“備筆墨,從現在開始,把光幕說的内容給朕一字不漏地記下來!”
【唐王二人之間似乎有着一種奇妙的緣分,之前是同年會試,而這次,沒錯,這兩人都跟甯王叛亂有點關系。
唐伯虎我們已經了解過,在甯王府短暫待過,察覺到了甯王的不對勁,早早抽身了。而甯王和王守仁嘛……我們順着王大佬的人生軌迹慢慢捋。
自弘治十二年考中進士後,王守仁先是觀政工部,後又授刑部主事,中途因病辭官還鄉,待重新歸來已是弘治十七年,為兵部武選司主事。
正德元年,宦官劉瑾擅政,并逮捕南京給事中禦史戴銑等二十餘人。王守仁上疏論救,觸怒劉瑾,被杖四十,谪貶至貴州龍場。前往龍場的路途中,王守仁被劉瑾派人追殺,僞造跳水自盡躲過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