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結尾時提到的故國落幕令所有人都懸起了心,已經憑借提示猜到結局的明人如今正期盼着光幕能透露更多信息,好讓大家能對症下藥,挽救大明;而大部分沒有線索的人則陷入了一無所知的焦慮,害怕下一期講的就是自己身處的時代,但無論如何,大家都是希望光幕再次出現的。
在衆人的翹首以盼下,光幕于一個月後再度現身,這次,畫面裡還是那個熟悉的身影:【各位觀衆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直播盤點曆史名人系列第二期!】
“來了!來了!第二期來了!”
衆人奔走相告。
有官員剛下朝回家,正好趕上光幕開始播放,一時間他們也顧不得換衣服了,索性直接就近坐下,對下人吩咐道:“快去拿些紙筆來,等會兒萬一說的是我們我好做記錄!”
【首先,讓我們先來揭曉上期的謎底。
第一個提示,“夢中之情,何必非真”。這八個字截取自明朝文學家湯顯祖創作的散文《牡丹亭記題詞》,全句為“夢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豈少夢中之人耶?”。可能大家不太熟悉這句話,但我相信你們一定知道《牡丹亭記題詞》裡的另一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畢竟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誰還沒向往過浪漫真摯的感情呢?
第二個提示,“老梅标冷趣,我與爾同清”。這句話出自明朝文學家馮夢龍的詩作《戴清亭》,是馮夢龍晚年在壽甯擔任縣令時所寫,表明了馮夢龍決意要做一個像前輩戴镗那樣清明廉潔的良吏的決心。
衆所周知,湯顯祖生于嘉靖二十九年,逝于萬曆四十四年;馮夢龍生于公元1574年,逝于公元1646年,即明萬曆二年至清順治三年。
所以“他見證了王朝的腐朽,他目睹了故國的落幕”分别對應的是誰,答案已經顯而易見了吧?
沒錯,我們這期要講的主人公就是湯顯祖和馮夢龍,兩個活躍在明朝晚期的文學大家,而本期主題就是:《湯馮——大廈将傾,多少良辰美景,都付與現實的悲哀與無情》。】
重點:明朝晚期。
其他朝代的皇帝:安心了安心了,原來還是明朝的事。
明朝皇帝們:!!!
我還以為是誰家房子着火了呢,走近一看,哦,原來是我家。
朱元璋氣得兩眼發黑:“到底是哪個不肖子孫把咱的大明搞沒了!”
朱翊鈞從床上驚起:“什麼叫明萬曆二年至清順治三年?!”這麼暧昧的描述很容易讓朕以為朕是亡國之君的!
-
明·崇祯時期
“咔——”
對着光幕做筆記的馮夢龍一不小心折斷了手中的毛筆。
-
也有人發現了其他的嘩點,比如:
“公元,這是什麼紀年法?”
“先記下來,等光幕結束再研究。”
【由于這次的兩位不怎麼同期,所以我們按照時間先後順序來,先講湯顯祖。】
-
明·萬曆時期
湯顯祖将早就準備好的宣紙挪到面前,一臉嚴肅地提起筆,随時準備記錄。
希望阿藜姑娘多透露點有用信息,他想。
皇宮中,有了危機感的朱翊鈞也在召集内侍記錄天幕所言。
“都好好聽,必須一字不落地記下來!”
【湯顯祖,江西臨川人,字義仍,号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明代戲曲家、文學家,代表作“臨川四夢”,即戲劇《牡丹亭還魂記》、《紫钗記》、《南柯記》和《邯鄲記》,除此之外,湯顯祖還著有詩作《玉茗堂全集》、《紅泉逸草》、《問棘郵草》。
湯顯祖天資聰慧、才學過人,但為人過于頭鐵,不願意攀附權貴,這導緻他在科舉上屢屢碰壁。好不容易在萬曆十一年考中了進士,當了個官,湯顯祖又因看不慣朝臣貪贓枉法、刻掠饑民,憤然給神宗上了一篇《論輔臣科臣疏》,痛批官場腐敗,但很遺憾,并沒有什麼用。神宗表示你小子怎麼敢指導我的啊!于是發怒把小湯踢到徐聞縣當典吏去了。】
朱元璋:官場腐敗?好啊,好得很!
朱翊鈞:……
朱厚照:這熟悉的感覺……上次是我在背景闆裡當反派角色,這次是換成萬曆了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