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宗,沂王?”景泰朝衆大臣眸光閃爍,他們果然沒有看錯人。
景泰皇帝已經消失,沂王又是光幕認證的有為之君。
該如何選,似乎已經顯而易見?
-
明·宣德時期
“最大的缺點就是有那麼一個爹?”朱瞻基有些怅然若失,抱着小朱祁钰襁褓的手緊了緊,“确實是……可惜了……”
也不知道是在可惜什麼。
-
明·成化時期
想不到自己還是個有魅力的人?朱見深微微勾了勾唇,既然都被這樣誇了,那就隻能努力去做到更好,争取配得上後世人的高度評價了。
【唉,隻能說是剪不斷理還亂,朱見深哪裡都好,可他不是朱祁钰的兒子,他和朱祁钰在身份上是天然對立的。廢立太子是一場政治博弈,并不能簡單以是非對錯來解釋。景泰想換太子可以理解,畢竟誰都不想忙活到最後為他人作嫁衣,朱見深要對景泰有意見也無可厚非,因為他确實是受害者。
不過嘛,無論是出于什麼目的,朱見深都是說出過“朕叔郕王踐阼,戡難保邦,奠安宗社。仁恩覃被于寰區,威武奮揚于海宇”這樣的話的。我們現在稱朱祁钰為明景帝,景這個谥号,也是他為朱祁钰拍闆定下的。
我猜,他對景泰大概是有過怨,但沒有恨的。】
-
明·成化時期
朱見深目光變得幽深:“哪能,簡單說成,怨,或者恨,呢?”
皇權鬥争,成王敗寇。
那段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日子,他難受過、害怕過、放松過也慶幸過,到了現在已經是說不清自己對景泰是什麼感情了。
或許他曾經确實有過期待叔侄親情的時刻,或許他叔也曾糾結過是否該撿起這份親情。
就像他叔不知是出于什麼想法,在廢了他的太子之位後沒有進一步趕盡殺絕一樣,未來他也注定會在合适的時機,懷着不知名的情緒說出那些話。
-
明·洪武時期
朱元璋歎氣:“都是好孩子。”隻可惜造化弄人啊……
-
秦
“父皇,我看出來了。”扶蘇突然開口。
嬴政詫異:“看出什麼來了?”
“那個家裡隻有堡宗最不和諧。”扶蘇回答。
嬴政沉默了片刻,道:“你說得很對。”
【換了太子,就徹底安全了嗎?現實告訴我們不是的。
朱祁钰努力地給兒子争取到了太子之位,可朱見濟卻在當了一年太子後夭折了,朱祁钰就這樣失去了他唯一的兒子。
他必然是悲痛的,但他的悲痛無法令其他人感同身受,在他為自己早逝的孩子哀傷時,他的臣子在請求他複立朱見深為太子。
他們對他說:“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
于是朱祁钰終于放下了寬厚,對那些向他進言的人動用了杖刑,讓他們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
明·正統時期
見濟……
朱祁钰攥緊拳頭,強忍着咽下了口中的腥甜。
-
明·宣德時期
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
這是何等的殺人誅心?朱瞻基心痛地閉上眼,若是有人敢在他面前說這句話,他一定會讓那人見不到明天的太陽。
他的孩子,何至于受這種苦?
-
明·洪武時期
朱元璋也跟着痛心起來,他想起了才離世不久的太子朱标。
“怎麼隻是杖刑?”朱元璋又氣又心疼,“這孩子還是太仁慈了!”
-
明·永樂時期
看到這一幕,此刻站在光幕前的朱祁钰的三個長輩心情都很糟糕。
朱棣抿唇,目光陰沉得吓人。
朱高熾也不再從容平靜,而是迅速黑了臉。
朱瞻基則勾唇冷笑,這些人以後最好是不要撞到他面前來,他想。
【我永遠理解不了景泰朝大臣對正統的信仰。自從懷獻太子夭折後,一切仿佛都妖魔化了起來。
大臣們執着地請求朱祁钰複立沂王為太子。
更甚者,他們還要求朱祁钰以臣子之禮恭敬對待朱祁鎮,因為“景泰帝親受英宗冊封,是上皇之臣子也。上皇傳位陛下,是以天下讓也。陛下奉太皇太上皇,是天下之至尊也”,因為“孝悌者,百行之本,萬善之源,望退朝之暇,朔望節旦,親旨南宮,率群臣朝見,展天顯之愛”。
還有誰記得朱祁钰才是現在的皇帝?現在是景泰年間而不是正統年間?
呵!正統真是個好東西,隻要是正統,不管做錯過什麼,都可以一筆勾銷。】
-
明·正統時期
是啊,正統真是個好東西!朱祁钰冷笑。
他擡眼看向坐在上方的朱祁鎮。現在是正統年間,朱祁鎮還是君,他還是朱祁鎮的臣,可他要繼續以臣子之禮對待朱祁鎮嗎?不,他不想。
朱祁钰閉上眼,默默在内心做了決定:這君君臣臣的,誰愛做誰做去吧!
-
明·景泰時期
大臣們越發沉默。
他們很想為自己辯解,說他們也是為了大明的傳承着想。沒有人知道意外會在什麼時候到來,陛下膝下無子,若不盡早複立沂王,恐怕日後會生出更大的禍端。
可,複儲的事情還能解釋,但讓陛下以臣子之禮敬待上皇呢?
這讓他們之前的理由都顯得那麼蒼白無力。
也許,他們心底确實有着陛下隻是暫時代理皇帝之職,時機到了就該退位還政的想法,他們不曾真正理解陛下的處境,隻一味地苛求陛下去做無私的周公。
【這場君臣之間的拉鋸戰一直持續到景泰八年正月,朱祁钰重病,群臣“皆望複儲”,或許是大家都預知到了景泰一眼就能看到頭的未來,這次就連于謙和王文都跟着上奏請求早立沂王朱見深為太子。朱祁钰妥協了,讓他們“正月十七日上朝候旨”。
然而戲劇性的故事發生了,有野心家認為“與其複太子,不如直接讓英宗複辟”,于是在秘奏孫太後,得到了太後的支持後,正月十六日的晚上,一場荒謬的奪門之變爆發了。
有多荒謬呢?那就是這場政變幾乎沒有遇到抵抗,石亨、曹吉祥、徐有貞等人先是順利至極地到達了南宮,砸破了南宮的牆把朱祁鎮接了出來。然後又兵不血刃地帶着朱祁鎮進入了皇宮,這其中唯一遇到的阻礙就是門衛的呵止,而那聲呵止也因朱祁鎮一句“吾太上皇也”而沒了下文。當太陽重新升起,原本為了朱祁钰的答複而來的大臣們,入殿後卻發現寶座上的人已經換成了朱祁鎮。當是時,徐有貞站出來大喊一聲“上皇複辟矣”,百官雖有震驚,卻也還是跪倒參拜了。沒有人提出質疑,仿佛龍位上坐着的一直都是太上皇,那個宵衣旰食七年的景泰帝從來沒有出現過一樣。
景泰八年因這場奪門之變戛然而止,病床上的皇帝沒有等來新的春天。我不知道朱祁钰在生命的最後一個月裡是什麼心情,有沒有後悔當這個皇帝?但我猜他應該有那麼一瞬間是有過放松的,因為他終于不用再費盡心力去跟正統鬥争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終于解脫了。】
-
明·正統時期
“是啊,他終于解脫了……”朱祁钰喃喃自語,語氣聽着很輕松,眼裡卻殘留着散不去的怅然。
-
明·洪武時期
朱元璋沉默,維護正統是沒有太大問題的,這是為了防止激烈儲位鬥争的發生,為了讓大明更順利的延續下去,這也是他所支持的。
但,如果遇到意外,這種制度反倒成為壓制真正有為之君的幫兇的話,那就與他的本意背道而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