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了那麼多,好像說的一直是官員或者民間奇人。那麼,大明皇室有沒有能人呢?當然有。雖然大明吃幹飯的皇室子弟多,但人家也有不吃幹飯的存在的,比如主播接下來要說的就是兩個能力強,影響力大的王爺,他們一個來自明初,一個來自明中後期。】
吃幹飯的大明皇室們:……
朱元璋心裡舒服了,他老朱家還是有能人在的。
不過,吃幹飯?朱元璋想起之前阿藜說的,崇祯召集衆人捐錢籌備軍饷的時候宗室也沒響應……藩王的待遇是不是真的不該太優越?朱元璋覺得這事他得認真考慮考慮。
【先說年輕的吧。
朱載堉,生于嘉靖十五年,字伯勤,号句曲山人、九峰山人。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孫,明朝鄭藩第五代世子。朱載堉深受父親鄭恭王修德講學、布衣蔬食、能書能文、折節下士的影響,自幼儉樸敦本,聰穎好學。早年即從外舅祖何瑭學習天文、算術等學問。
朱載堉十五歲時,其父鄭恭王蒙冤,被削去爵位投進監獄。朱載堉“痛父非罪見系,築土室宮門外,席藁獨處者十九年”,直到隆慶元年,鄭恭王被赦免,他才願意入宮。
萬曆十九年,鄭恭王朱厚烷病逝,朱載堉本可承繼王位,但他卻上書皇帝表示自己甘願放棄王爵。經十五年七疏之後,朱載堉才終于在萬曆三十四年辭去了王位,遷出王宮,住進了九峰山。】
-
明·洪武時期
“還是個挺孝順的孩子。”朱元璋表示自己十分喜歡這個子孫。
“他最後會堅辭王位,也是因為在那獨居的十九年看盡了人情冷暖吧?”朱橚歎氣。
-
明·隆慶時期
朱厚烷歎息着看向站在院子裡侍弄花草的朱載堉,到底沒有多說什麼。
他早就知道,那離群獨居的十九年已經令自己的兒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自己跌倒自己爬,指望人扶都是假。至親人說的是隔山話,虛情兒哄咱,假意兒待咱,還将冷眼觀……親骨肉深藏遠躲,厚朋友絕交斷義……錦上花争先添補,雪裡炭誰肯送去。聽知!自己跌倒自己起,指望人扶耽閣了自己……”
驟然吹起的微風不知送來了誰的醒世曲……
【朱載堉是明朝出衆音樂家、美術家、舞蹈家、數學家、文學家、哲學家、曆法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樂律學家和樂器制造專家等。
作為數學家,他發明了算盤的開平方計算方法,率先給出了在已知首項、末項和項數的前提下構造相應的等比數列的方法;
作為樂器制造專家,他提出了“異徑管說”,給出了一系列管口校正的計算公式,設計并制造了全球首個定音樂器——弦準;
作為美術家,他繪制了大量精美絕倫的舞譜和鼓譜;
作為舞蹈家,他創作的舞蹈《高擡火轎》至今仍保留在《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中;
作為天文學家,他首次精準地測出了北京的地理位置與地磁偏角;
作為曆法學家,他編制了《黃鐘曆》和《聖壽萬年曆》等先進曆法,精确地算出了回歸年的長度,與今天的測量值僅相差十七秒;
作為文學家和哲學家,他在《醒世詞》等中撰寫了大量思想深邃且脍炙人口的散曲,至今仍然廣為流傳;
作為音樂家,他提出了較為完整的音樂教學體系,他的集體教唱、樂器伴唱、識譜學唱等方法在今天的音樂教學中仍被廣泛采用;
作為物理學家,他成功地測出了水銀的密度。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作為樂律學家,朱載堉首創了十二平均律,解決了音樂史上困擾人類兩千多年的世界難題。十二平均律已成為今天全球公認的标準音律,所有現代樂器都得用它定音。因此,朱載堉被音樂界奉為“律聖”。
德國物理學家赫爾姆霍茨對朱載堉有這樣一段評價:“在中國人中,據說有一個王子叫載堉的,他在舊派音樂家的大反對中,倡導七聲音階。把八度分成十二個半音以及變調的方法,也是這個有天才和技巧的國家發明的。”
歐洲人在贊歎并實踐朱載堉的發明,而在朱載堉的故鄉中國,他的創作卻未曾受到重視。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贊朱載堉為“中國文藝複興式的聖人”,并為朱載堉的創作在中國被束之高閣而感到悲哀,稱“這真是不可思議的諷刺”。】
-
明·萬曆時期
朱載堉看着面前的花盆,伸手掐掉一片藏在枝葉間的枯黃葉片,神情無悲無喜:“人生本就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諷刺。”
聽命過時光,少憂愁,莫着忙。誰人不想為卿相?八字兒主張,使不得剛強,老天造就休胡望。細思量,富貴功名,一旦夢黃粱。
一旦夢黃粱……
-
明·永樂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