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給古人盤點我推的曆史名人們 > 第30章 靖康

第30章 靖康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每年給遼國交五十萬歲币!那是什麼東西!”趙匡胤拔高了聲調,滿臉不敢置信,“難道是後世人之前說的主動求和的結果?”

北宋·哲宗時期

“原來是自己引狼入室。”趙煦被趙佶的操作蠢麻了。

金國不就是在空手套白狼?燕雲是那麼容易收複的嗎?怎麼别人說什麼趙佶信什麼啊,不會自己認真分析一下情況嗎?

西漢·武帝時期

“又是女真。”劉徹皺眉,“朕一開始還以為金和後金隻是個巧合,沒想到原來從宋到明,女真都對中原造成了極大威脅。”匈奴也會如此頑強嗎?

不,不對,緊皺的眉頭緩緩松懈,大漢既然能被稱為強漢,那就說明匈奴是被制服了的,最起碼大漢日後對匈奴不會像宋明對女真那樣憋屈。

【“海上之盟”後,宋金聯手滅了遼國,當然,這裡面主要出力的是金國。為什麼呢?因為宋軍弱啊,不僅弱還在對戰過程中屢屢内讧,吃了不少敗仗。大宋,一個總喜歡在關鍵時刻搞内讧的神奇朝代。】

“戰場上若不團結一心,如何能打勝仗?”各時空的将軍們紛紛搖頭。

【通過滅遼之戰看清了宋朝懦弱花架子的本質後,金人決定直接南下攻宋,彼時宋朝君臣還沉溺于紙醉金迷中,認為一切沖突都可以通過贈送财物來解決,沒有絲毫對危險的敏銳感知。等到金國真的兵臨城下,終于意識到事情大發了的趙佶坐不住了,他不想當亡國之君,于是強行傳位給太子趙桓,自己拍拍屁股先跑了。

然而他真的放權了嗎?并沒有。趙佶逃到南方之後直接把控了南方的軍事财政大權,斷了北方的後路,試圖在南方複位。他的這種大敵當前仍然不忘内讧的行為對宋金的戰局造成了十分惡劣的影響。】

北宋·神宗時期

“大敵當前,他竟如此做派!”趙顼氣了個倒仰,“好一個不想當亡國之君,意識到危險不積極面對就算了,還在背後拖後腿!朕怎麼會生出這種兒子?”

看到趙顼氣的上氣不接下氣的樣子,朝臣們連忙出言安慰:“官家息怒,莫要氣壞了身子,您還有哲宗陛下呢!”

雖然未來很糟糕,但如果讓官家氣出個好歹,那估計都等不到未來了,現在就得完蛋!這樣的結果大家可承受不來。

北宋·徽宗時期

趙佶本就因為前幾期透露的蛛絲馬迹失去了大部分民心,如今再聽到這樣的話,他徹底癱坐在了地上,他預感到自己即将被宣判死亡。

“不行,朕要離開這裡。”

不能坐以待斃,這是趙佶此時唯一的念頭。他手忙腳亂地從地上爬起,在寝宮中搜刮了一圈後,挎着沉甸甸的包袱偷偷跑出了宮。

這番逃跑的動靜其實并不小,但詭異的是,宮裡居然沒有一個人發現并攔住趙佶,好像大家突然全都失明了,都看不見這麼大個人似的。

外面真的安全嗎?正在為自己順利逃出宮而暗自慶幸的趙佶不會知道,外面有更大的危險在等着他……

【宋欽宗趙桓在混亂中即位,改元靖康。關于上位過程這一點,欽宗的确是個被親爹強迫的冤大頭,但在當皇帝上,他和他爹算是爛到一窩去了。當初要不是有大臣李綱苦口婆心的勸阻和三番五次地逮人,估計趙桓早就跟在他爹屁股後頭一起跑了。至于後面打赢了還一心求和,信任神棍、妄圖借助旁門左道守城結果反而導緻東京城破之類的操作,更是一言難盡。】

北宋

“又是打赢了求和?”趙匡胤腦門突突的。

“一心逃跑?”趙顼的心已經麻木。

“讓神棍守城?”趙煦發出一聲冷笑。

這都什麼妖魔鬼怪!

“這欽宗和徽宗确實是半斤八兩啊。”李世民覺得這父子倆都挺難以形容的,“遇上這倆皇帝,也難怪北宋會亡了。”

朱元璋歎息着搖頭:“這才哪到哪呀?重頭戲還沒開始呢!”

【由于北宋朝廷的懦弱和腐朽不堪,金人肆無忌憚地對宋朝進行敲詐和掠奪。欽宗和主和派大臣也始終對金人有求必應,從割讓三鎮到以黃河為界并尊稱金太宗為伯父,從搜刮百姓給金人送錢送物到用帝姬、宗姬、族姬、宮女等幾千名女性抵債,沒有什麼是他們做不出來的。】

簡直就是恥辱!

割地、送錢、叫敵人伯父、用女人抵債……這種沒有尊嚴和道德的事情,他們是怎麼心安理得地做出來的?

朕的大宋怎麼就變成了那樣?趙匡胤眼圈發紅。

【直到靖康二年,金人感到北宋朝廷已經失去利用價值,于是金太宗下诏廢徽、欽二帝,并将二帝以及絕大多數在京宗室、後妃、朝臣等三千餘人一并俘虜帶走。同時,東京的各種器物,包括皇家、官府、民間的各種典籍、器物、工具,隻要能搬動的也基本都被金人帶走,“官吏、内人、内侍、技藝、工匠、娼優,府庫蓄積,為之一空”。北宋王朝也就此滅亡。

後來,金人在金國上京舉行獻俘禮和牽羊禮,被俘虜的宋徽宗、宋欽宗、宗室、大臣等人被迫赤裸着上身,披着羊皮,脖子上系着繩子,像羊一樣被人牽去祭拜金國的祖先。為了侮辱徽、欽二帝,金太宗還封宋徽宗趙佶為“昏德公”,封宋欽宗趙桓為“重昏侯”。

這便是“靖康之變”,由于靖康元年為丙午年,此事件亦被稱為“丙午之恥”。】

“什麼?”

各個時空的北宋皇帝們紛紛吐出一口老血,他們都被這個結局深深地刺痛了,就連一向寬和的趙祯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憤怒之中。

“大宋怎能恥辱至此!”趙祯悲從中來,這就是軟弱退讓的代價嗎?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這一刻,範仲淹、王安石、蘇轼等人也終于真正體會到了嶽飛這句話裡的沉重情感。

在衆人均陷入悲痛的時候,無人在意的角落裡,同樣偷偷逃跑出宮的趙桓迎來了百姓對他的審判……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