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給古人盤點我推的曆史名人們 > 第34章 陸遊、辛棄疾

第34章 陸遊、辛棄疾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見官家和同事們都一副“你家孫子這麼有個性你應該也差不多吧”的表情,陸佃都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陸佃:我隻心疼自家孫兒多舛的命運,一直被人針對的日子怕是不太好過。

【宋甯宗嘉泰二年,朝廷诏陸遊入京,擔任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一職,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

嘉泰三年,主張北伐的韓侂胄起用主戰派人士,已六十四歲的辛棄疾被任為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同年四月,國史編撰完成,甯宗升陸遊為寶章閣待制,陸遊遂以此緻仕。五月,陸遊回到山陰,辛棄疾拜訪陸遊,二人促膝長談,共論國事。辛棄疾見陸遊住宅簡陋,多次提出幫陸遊構築田舍,都被陸遊拒絕。】

南宋·孝宗時期

“朕就說幼安和務觀是注定要成為好友的。”趙昚看着面前被自己叫來一起觀看光幕的陸遊和辛棄疾,笑意盈盈地說道。

這倆人明明之前沒有交集,誰知今日初識就一見如故、默契十足,看得趙昚啧啧稱奇,直感慨他倆有緣分。現在一聽果不其然,他倆在曆史上就是朋友。

辛陸二人皆是腼腆地笑了笑,沒說話。

南宋·高宗時期

“不知道為什麼,聽到這兩位成為了朋友,我竟然一點都不覺得意外。”嶽雲感慨。

嶽飛眼裡閃過笑意:“因為他們一直志同道合,成為朋友隻是早晚的事。”也許以後,自己也會有機會與這兩個驚豔的後輩開懷暢談。

【嘉泰四年,辛棄疾奉诏入朝,陸遊作詩送别,勉勵他為國效命,早日實現複國大計。然而可惜的是,辛棄疾養精蓄銳的主張與韓侂胄急于北伐以樹立威信的私心相背,因此他的建議并未受到重視。次年三月,即開禧元年三月,辛棄疾因遭到谏官攻擊而連降兩官。後來,韓侂胄北伐遭受慘敗,南宋朝廷又一次想起用辛棄疾,彼時辛棄疾已看破南宋朝廷的本質,對朝廷的任命推辭不受,選擇了辭官回家。】

“草率出兵,怎能不敗?”衛青發現南宋在某些方面也挺一言難盡的,知兵的人不懂得用,行事還急躁,“不過,南宋朝廷的本質是什麼?”打仗像過家家嗎?

“大概是有事鐘無豔,無事夏迎春吧。”劉徹勾了勾唇,“或者說,南宋有一群熱愛幹活的谏官?”

就南宋谏官那個勤奮的程度,怕不是辛棄疾剛上去就要被彈下來。

【開禧三年,朝廷強制起用辛棄疾,但诏令到達時,辛棄疾已經病重卧床不起。同年九年,一生壯志未酬辛棄疾懷着滿腔悲憤與世長辭,據說他臨終時還大呼“殺賊!殺賊!”。

十一月,史彌遠勾結楊皇後及楊皇後之兄楊次山,發動政變,誅殺韓侂胄,遣使攜其頭往金國,訂下“嘉定和議”,北伐宣告徹底失敗。陸遊聽到這些不幸的消息,悲痛萬分。

嘉定二年秋,陸遊憂憤成疾,卧床不起。十二月二十九日,陸遊病逝。臨終之際,他仍舊心心念念恢複中原,并留下絕筆《示兒》作為遺書:“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早有預料的辛陸二人平靜地接受了這個結局。

可光幕前的許多人卻泣不成聲。因為無論是“殺賊”還是《示兒》,其中都飽含着強烈的悲憤和遺憾,都格外觸動人心。

南宋·孝宗時期

“但悲不見……九州同……”趙昚閉了閉眼,深深地把這首詩刻進了自己的腦海裡。他決定了,以後要用這首詩時刻警醒自己。

南宋·甯宗時期

周圍的人都在為辛陸二人的悲劇而傷感,隻有韓侂胄神情恍惚,一副如遭雷劈的模樣:“帶着……我的頭……去議和?”

【這裡再多唠兩句吧,關于韓侂胄的。韓侂胄确實是個私欲極重的宰相,但他北伐的心也是真的,後期為了北伐能順利進行,他甚至自掏家财二十萬用來補助軍需。可最後呢?他被投降派暗殺了,他的頭還被用作議和的籌碼送給了金國。《宋史》将韓侂胄列入了奸臣傳,然而金人卻認為他忠于本國,将他葬在了他的先祖韓琦墓旁。】

衆人:難評,真的很難評。

韓琦:這一刻的我比任何時候的我都更能體會“主戰派的悲哀”這幾個字的含義。

韓侂胄:心情複雜。

【這個結局真的挺唏噓的,不過《宋史》的奸臣傳嘛,大家懂的都懂。主播覺得整個過程還是投降派更可惡啊!你們說是吧?】

衆人:是的,投降派更可惡!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