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闆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辛棄疾繼承蘇轼的豪放詞風和南宋初期愛國詞人的戰鬥傳統,進一步開拓了詞的境界,擴大了詞的題材,幾乎達到無事無意不可入詞的地步。并且,辛詞雖以豪放為主,卻又不拘一格,沉郁、明快、激勵、妩媚等風格兼而有之。
辛棄疾善于運用比興手法和奇特想象,對自然界的山、水、風、月、草、木都賦予情感和性格,并有所寄托。他還善于吸收民間口語入詞,尤其善于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詩句、文句,往往稍加改造而别出新意。吳衡照《蓮子居詞話》評價道:辛稼軒别開天地,橫絕古今,論、孟、詩小序、左氏春秋、南華、離騷、史、漢、世說、選學、李、杜詩,拉雜運用,彌見其筆力之峭。”】
“辛稼軒用典确實是一絕。”蘇轼低聲嘀咕,他對被後世認為是自己後繼者的辛棄疾十分欣賞。
王安石瞥了一眼壓制不住上揚嘴角的蘇轼,隻覺得有些沒眼看。
王安石:不就是優秀的後輩嗎?我也有。
蘇轼:可是你的後輩跟我學書法欸~
王安石:……
【辛棄疾現存詞作六百多首,是兩宋存詞最多的作家。其詞多以國家、民族的現實問題為題材,抒發慷慨激昂的愛國之情。辛詞以其内容上的愛國思想和藝術上的創新精神,在文學史上産生了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以詞唱和的陳亮、劉過等,或後世的劉克莊、劉辰翁等,都與辛棄疾的創作傾向相近,他們共同形成了南宋中葉以後聲勢浩大的愛國詞派。後世每當國家、民族危急之時,許多作家都會從辛詞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
“之前陸遊是愛國詩,現在辛棄疾是愛國詞。”白居易指尖輕撫墨迹未幹的紙張,上面是他抄錄下來的詩詞,“這二人一詩一詞,倒是相得益彰。”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鴻雁南飛”,辛棄疾作為南宋詞壇卓越的領頭人物,其文學素養毋庸置疑,但我們也不能忘了,他還是一個有氣魄、有才幹的軍事家、政治家。所以,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欣賞一下辛棄疾的優秀政論文——《美芹十論》。】
剛好溜到嶽飛家,在嶽飛旁邊蹭了個座位坐下的趙瑗:還真是來得早不如來得巧!讓我來提前看看幼安給未來的我獻了一篇什麼樣的文章?
【我們先大緻了解一下南宋的概況。】
一張輿圖緩緩鋪開……
【南宋與金北以淮水為界、西以大散關及秦嶺以南為線;西有吐蕃、大理,東、南及海。
在地勢上,長江以南是南宋的主要控制區,除此之外,南宋在東、南方向略有擴展,據趙汝括所編《諸蕃志》記載:南宋時對澎湖列島已經行使管轄權。】
秦、漢、唐的皇帝們:這個疆域好像有點……
宋朝皇帝:……
【在周邊局勢上,由于南宋“東、南及海”,所以其所處周邊形勢分為北、西兩部分。西部形勢總體穩定,雖然吐蕃、大理與南宋偶有沖突,但多隻局限于邊疆一帶,并不激烈。北部形勢遠比西部嚴峻,宋金一旦起沖突便是全面的國家興亡的厮殺。】
“韓将軍怎麼看?”劉邦漫不經心地掃了一眼屏幕上的文字,轉頭看着韓信問道。
前段時間光幕單獨給劉邦和韓信開了小竈,讓他倆提前知道了未來“飛鳥盡良弓藏”的結局。劉邦對此并不感到意外,韓信也隻是一開始的時候有些驚訝,到後來便變得如劉邦一般平靜。
自那以後,韓信終日閉門不出,所有事務一概不管,劉邦也沒給他降罪,隻是在衆臣面前從不言及韓信,仿佛大漢根本沒有這個人似的。直到三天前劉邦親自登門,君臣二人敞開心扉聊了許久,這場無人知曉原因的拉鋸戰才終于落幕,韓信自請降爵,劉邦給了他更多的賞賜和榮耀。
“冠冕堂皇的承諾都太虛假,隻要有心,沒有哪句保證不能鑽空子。如今你估計不想聽朕說那些虛僞的漂亮話,朕也不想繼續在你面前僞裝,朕隻道一句,你若真心相待,朕亦會在有生之年保你榮譽滿身、平安順遂。”
“那陛下駕崩之後呢?”
“那就是以後的皇帝要考慮的了,朕無法預料,你得去找他們。”
“臣明白了。”
回憶結束,韓信開口回答劉邦的問題:“這種局面,宋和金不會一直和平下去。”話剛說完,他又覺得自己的判斷可能不太妥,有些過于絕對。看了這麼多後世之事,他是真的見識到了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懷着一絲絲不确定,他接着補充道:“除非,他們特别有默契,強的時候都強……”腐化的時候也一起腐化。
劉邦:……
應該不至于這麼默契吧?
【在軍事上,南宋軍隊總體弱于金兵,但在抗金過程中出現了幾支較強的武裝力量,比如韓世忠的韓家軍、嶽飛的嶽家軍就是其中的代表。】
–
南宋·高宗時期
韓世忠:我的韓家軍很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