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池的魚:而和匈奴在平城的一戰可以說是劉邦生命中幾個難忘時刻之一,如果說鴻門宴也許會讓他十年怕井繩,回溯到高祖七年的平城之圍,則是直接扼住他咽喉。
這一次各方面都很異常,當然也是因為匈奴一直相當棘手,導緻劉邦穩健的個性百密一疏,變得十分急躁。中計後基本就是被匈奴圍死,要不是陳平用了個下三濫的計策,以美婦人相挾阏氏,劉邦真折在這裡了,難怪鄭玄都覺得,“以計鄙陋,故秘不傳。”
所以劉邦恩澤平城之圍的士卒,終身不用服徭役,更可以反過來說他在此一役中的百感交集,從此之後,我們也甚少看到他犯類似的錯誤了。】
高祖九年,十二月之後,劉邦先是鏟除了之前想弄死自己的貫高,又逮捕了趙王張敖,但這個趙王感覺确實是給随從下蠱了,且不說貫高對其忠心耿耿,趙王入獄之後,田叔和孟舒等人還自己把頭發剃了給自己系上鎖鍊,要跟着趙王入獄。
【昆明池的魚:《史記》裡面把貫高寫的非常精彩,尤其是他們這些謀士一通瞎指揮想整死劉邦,其實張敖自己什麼都不知道,然而成王敗寇,自然是要承擔罪名。
就在趙午那幫人都準備自殺,主觀認為這種行為可以幫張敖避禍的時候,咱們貫高大人說,你們這幫人死了,誰來證明張敖的清白,然後随從張敖去了長安,并堅定的說這些籌謀都與張敖無關,還受了幾千下鞭笞,身上基本沒有幹淨的皮膚了。
西漢上承戰國不遠,很多人物還是非常有戰國謀士和遊俠的風骨。】
劉邦看着天幕上的點評,開始反思自己的心理活動。
“我賞識的是貫高嗎?其實不是,我愛的是一個忠實之人,我亦希望我挽回貫高,能讓臣民知道他們應當做怎樣的人。”
劉邦于是托人去勸貫高承認張敖謀反,這樣大家皆大歡喜。
貫高實在有血有肉,就是父母妻兒被判處死刑,也不願颠倒黑白。
直到這個時候,劉邦終于相信了張敖沒有謀反,且意圖拉攏貫高做自己的臣子。
然而貫高心願達成,張敖被釋放,自知曾經意圖不軌,劉邦的心意也隻是一時的,于是自殺謝罪。
好在莞莞類卿,死了一個,還有一些“能臣”替身。
劉邦又盯上了田叔和孟舒,進行一個促膝話聊,“這張敖真是好命,怎麼跟随的人都這麼有才華,比我自己的臣子都強。”
馬上封為郡守和諸侯相。
【昆明池的魚:這話傳出去,蕭何、張良、陳平不知道會怎麼想。-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