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虔曰:“廟在長安城南,文帝作。還顧見城,故名之。”應劭曰:“文帝自為廟,制度卑狹,若顧望而成,猶文王靈台不日而成之,故曰顧成。景帝廟号德陽,武帝廟号龍淵,昭帝廟号徘徊,宣帝廟号樂遊,元帝廟号陽池。”師古曰:“以還顧見城,因即為名,于義無取。又書本不作城郭字,應說近之。”
“顧成廟”,服虔的解釋顧名思義,整體上是規模簡樸的一座建築,回頭看一眼就可以把全貌盡收眼底,和文帝勤儉持家的人設可謂是一脈相承。
但帝王初即位四年便給自己起廟,廟基本在當時指的是宗廟或是陵寝附屬祭祀建築,是身後立廟,也即豐功偉績、祖宗大業的表彰之處。
實則說明此時文帝已經基本掌控了全局,在短短四年的時間内,能夠讓中朝和天下之人敬服,使得顧成廟能立住。
這是文帝對自身獨尊權力的一次确認,我覺得到這個節點上,文帝的個性和形象應當來說在史書中呈現的比較具體了,他非純仁善,非純狠戾,他在個人帝王權力的逐步确認過程中,有張有弛,遊刃有餘,甚至看到目前,挑不出個錯處。】
【上林苑的駱駝:劉家人都有罪己的傳統哈哈哈哈,特别能收複人心。】
【期末周的魚:所以劉恒絕對是在文景之治中起到更關鍵作用的人,把一個非常穩和向心的攤子留給了後嗣,注意,我指的是人民群衆的向心,畢竟沒有什麼比免田租、拓農田對他們來說更重要的,但劉恒經常下這樣的诏令,還利于民。】
【武庫執吾人:而且他在繼位第十四年的時候,下诏也反思了祀廟這件事情,反複說到認為自己很慚愧,應當把這種福祉分予所有的人民,而不是歸于己身。他的确是民本思想比較重的一位君王。
原文寫的是:
“(十四年)春,诏曰:‘朕獲執犧牲珪币以事上帝宗廟,十四年于今。曆日彌長,以不敏不明而久撫臨天下,朕甚自愧。其廣增諸祀壇場珪币……”
師古注曰:“築土為壇,除地為場。币,祭神之帛。”
主播别忘了“壇”、“場”概念的知識點。】
【期末周的魚:這波期末靠大家了。】
從繼位第十五年開始,劉恒陸續的就被方術詭詐之士迷惑了心思,魯人公孫臣,趙人新垣平算是其中有名有姓的,甚至激發文帝第一次因為谶緯符瑞而改元,文帝的确想法多多,武帝更是繼承了這個改元“衣缽”。新垣平玩到最後騙不過了,甚至還謀反想逃脫罪責。
【期末周的魚:果真魯地面海,亦是這些術士紮堆的重災地。】
【上林苑的駱駝:這事兒簡直一脈相承,連山東地區東漢畫像石上的形象都是想象力爆棚,在各個地域當中可謂是詭秘之最,讓人觀之隐隐有些後怕,特别有超現實的威懾力。】
【期末周的魚:這點觀察好有意思。】
【上林苑的駱駝:人到晚年,可能總還是有些昏聩的時候,但總體而言,劉恒一直是一個真正參悟了孔孟之道的人,尤其自省,尤其克制,什麼事都不過度,即便思想上有蒙昧,行為上也不會改變整體狀況。
【期末周的魚:說的精準。文帝死前寫下的诏書亦是感人至深,若說他是一個很會僞飾給自己造勢的帝王,但正如我們常說的“論迹不論心”,他還算做到了從一而終,甚至對自己的葬禮儀式細緻到毫厘之間,不讓奢靡,不讓鋪費,不讓太過哀傷,讀來信息量頗大,大家可以細讀一下,對彼時帝王喪儀能有比較全面的一個了解。】
【武庫執吾人:你還真别說,最近霸陵考古發現,随葬當真是以陶器為主,絲毫不像帝陵,但也許是造陵工事的主導官員貫徹的也不算徹底,目前發現霸陵陪葬坑裡埋葬了非常多珍稀的獸群,還算是體現了一下帝王尊榮。】
【期末周的魚:“嗚呼,仁哉”,班固對文帝的總結陳詞一言以蔽之,這位帝王不辱使命,把一個百廢待興後“海内殷富”的大漢傳給了他的兒子——景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