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苑的駱駝:我們終于來到了還比較薄的一卷,文帝紀和高帝紀未免太“殷實”。】
【昆明池的魚:期末季讀讀小景帝還不錯,等考完就可以去讀武帝紀咯!】
劉啟剛即位,就對劉氏的宗廟制度有所規整。高帝廟祭祀酎酒,獻武德、文始、五行之舞,惠帝廟祭祀酎酒,獻文始、五行之舞。文帝廟則由景帝專門下達诏令為其制昭德之舞。
【昆明池的魚:這裡有兩個點值得學習一下,一是宗廟祭祀所制的樂舞,武德是高祖所作,文始是為舜所作,五行是為周代所作,這些大概都是先秦有先制的一些祭祀樂舞,在西漢系統整理形成一套規制。
二是祭宗廟時需獻酒。“張晏曰:正月旦作酒,八月成,名曰酎。酎之言純也。至武帝時,因八月嘗酎會諸侯廟中,出金助祭,所謂酎金也。師古曰:酎,三重釀,醇酒也,味厚,故以薦宗廟。”
大家特别關注的海昏侯墓當中出土的金餅,其實就是為這種場景而特制。很快在後文也提到了,地方郡國諸侯需要在地方上立祖宗之廟祭祀,并且要派專員每年在固定時間帶着祭祀的足金和醇酒到長安來侍奉祖宗之廟。
如果制作不足金不純正的酎金,是犯法。】
【氣運之子高祖:這麼好的金餅,燒給我好嗎?好的。】
劉啟即位第三年的春天,吳王劉濞、膠西王劉卬、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辟光、菑川王劉賢、膠東王劉雄渠一起反了,史稱“七王之亂。”
【武庫執吾人:感覺給景帝出難題了,畢竟爺爺、爸爸登基之後好像都沒遇到過這麼大的事兒,無“法”可依啊。】
【上林苑的駱駝:确實,而且這全是自己家人,比異姓王棘手多了。他的爸爸和爺爺确實把最大的隐患留給了這個“倒黴”孩子,并沒有強有力的手段去解決宗室權柄過大的問題。但我很好奇劉啟剛剛執政三年,何以至此,郡國并行的策略這麼快就反噬起來了嗎?】
【昆明池的魚:而且劉啟甚至一度動作變形到殺了晁錯為平七國之怒,這一招其實不妙,并不聰明。但反過來也顯示出當時地方諸侯國的勢力大到了什麼程度。
首先我最大的問題其實就是文帝朝時為什麼要放棄鑄币權,而讓地方上有機會獲得經濟大權。甚至文帝自己的寵臣鄧通都鑽得空子,鑄币到富可敵國,簡直是文帝生涯最大醜聞。】
【武庫執吾人:感覺也很好理解吧,文帝上位畢竟不算是正常繼嗣途徑,他坐穩這個位置靠的其實是開國從龍的那批功臣集團的人,宗室内部不完全認同他坐這個位置,文帝需要拉攏宗室,就必然要放權,讓他們有利可圖,不然就屬于逼入窮巷,後果是他這個時候不敢承受的。
尤其吳國是鑄币大國,銅礦發達,中央收回鑄币權,吳王肯定第一個反,文帝當時的情況還要面對北面的匈奴頻繁犯邊,的确屬于分身乏術。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能解決的核心問題,的确是一口吃不了大胖子。】
【昆明池的魚:而且高祖侄子這一系的年紀都相對較長,這也是當初為什麼呂後撫惠帝和幼帝這麼艱難的原因,包括文帝依然敬畏宗室,那是因為他們的那些堂兄普遍年紀比較大,分封在各處來往亦不熱絡。
多吃了那麼多年的飯,就意味着關系勢力多建設齊備,意味着利弊權衡更加老練些,景帝年少就要面對這個情形,自然是心力不濟。
後來平亂實則是出奇制勝,堪堪就要穩不住江山。】
【上林苑的駱駝:看來景帝的氣運也是不錯的。】
【昆明池的魚:西漢國運是真不錯。至于晁錯此人等到晁錯個人的傳記時我們再讨論,但桓譚評議此人時,将其和比幹、伍子胥之備份相提并論,可見後世之人對晁錯的肯定,以及對其枉死的傷懷。】
劉啟即位的第七年,栗太子劉榮被廢,膠東王劉徹改立為皇太子。第九年,臨江王劉榮因為侵占了爺爺文帝的宗廟地塊犯了法,還私下和朝廷官員勾結,自殺而亡。
【昆明池的魚:其實劉榮和劉徹的關系,有些像劉啟和劉武的關系,都曾有一個人受到更多的關注,給另一個人無形中造成了壓力,但有漢一代從這時開始仿佛有一種自我淨化系統,在二選一的關系中總能落定到那個更優秀的人身上。
武帝的戾太子劉據可惜與否,和昭帝劉弗陵相較倒顯得像是個未解之謎,因為劉弗陵實際執政能力和察人能力也是非常穩健。這個後話我們之後再詳細說說。】
【上林苑的駱駝:這一年還有一個重要的事兒,就是景帝對諸侯王、列侯死後,中央助喪規模有了明文規定。幾處重要的文獻可以學習一下。
“(諸侯)王薨。遣光祿大夫吊襚祠賵,視喪事,因立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