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西漢]直播給劉邦讀漢書 > 第18章 一更

第18章 一更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昆明池的魚:元帝自然是可稱時運不濟,亦有優柔寡斷的性格左右了□□面,到他兒子成帝這時候,很多人覺得就是破罐破摔了。

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成帝劉骜出身尊貴,母親是元帝的王皇後。出生時,父親元帝已是太子,劉骜在太子宮中的甲觀畫堂誕生,宣帝爺爺非常寵愛,稱其為太孫,奠定其日後繼位正統的基礎。

劉骜自幼是一個知識廣博,性格謹慎的人。元帝曾急召他觐見,他甚至不敢占用天子專用的馳道,因而遲到。元帝問其緣故,知曉了前因後果,龍顔大悅,允許劉骜使用馳道。

【昆明池的魚:劉骜的出生地甲觀畫堂是一個還蠻有意思的地點,《漢書》中反複注解,這是太子宮中一個非常尊貴的宮觀,畫堂的意思也是指屋室内壁繪滿了彩繪,金碧輝煌的感覺。

因而作為一個重要的孩子,甚至能在宣帝人生最後三年獲得了極緻的寵愛,這是他日後成為太子的重要籌碼。】

【上林苑的駱駝:所以不敢“絕馳道”這事兒,主要還是因為劉骜生性謹慎吧,是個比較害怕逾矩的人。這樣的人喜歡喝酒,喜歡宴樂,倒也不難理解,總是需要有能排解的方向。】

竟甯元年,元帝薨,成帝繼位,各種氣候異象頻頻出現。

竟甯二年,罷除了雍縣的五畤,成帝開始在長安南郊行郊祀。不久,又開始在北郊祭祀後土。

【昆明池的魚:剛好最近在讀台大甘懷真老師的一些論文,恰好對郊祀禮的問題提到了很多,我們知道在都城南郊進行對天地的祭祀禮儀,持續到明清紫禁城這個階段,始終延續。

那麼從前在地方進行祭祀,和帝王将祭祀場所固定在都城郊外,究竟有什麼意義上的不同。

我覺得甘老師的論文裡面有一個表達非常有意思,不吝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這種公私宗教的區别也發生在皇帝身上。郊祀禮對于皇帝而言具有公的意義,是其天子職能的執行與展示,而天子職能是皇帝制度的正當性依據。但這種祭祀沒有私的功能,不能為皇帝個人祈福或除災。所以皇帝執行郊祀禮的意願不高。記錄顯示,整個唐代,皇帝親郊的比例甚低。皇帝也在宮中不斷舉行佛、道教的儀式。”】

【武庫執吾人:其實從地方進行的包括雍五畤、泰畤,轉移到以都城為中心的郊外祭祀,主要是确認了天子為中心的地位,這種祭祀是代表人民向天祈福,而非帝王個人的私人願望,也就不是佛教、道教這一類的私密化的宗教,所以曆來這種中央儒教祭祀并不能夠阻擋民間淫祀的發展,甚至在某些極端時刻愈演愈烈成為國教,但總體上,儒教是起到壓抑個性的作用的,無論是針對民衆的私欲還是普世的教育理念和對社會的看法。

很好玩兒,甘老師把儒教的特點點明,并不是卑微祈求改變個人的命運,而更像是天子與天神一起吃吃喝喝,聊聊訴求,并不沾染那些頗有隐私性的秘儀,需要通過各種複雜儀式達成。

儒教顯得很簡單,大道至簡。當然,某種意義上也就沒有太在意個體命運。】

這一年,漢成帝罷除了宮中奇技淫巧的官員,減少了出行馬車的用馬數量。

【昆明池的魚:窮,窮,窮,完全是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但也隻能說是杯水車薪。】

竟甯三年,秋天,有一個叫陳持弓的女子聽聞洪水将至,先入都城橫城門,沒有任何符籍又闖入尚方門旁側的小門,直達未央宮。

成帝下诏,認為郡國遭受水災,死傷慘重,乃至這次京中無故妄言有洪水将至,引發吏民驚恐,根本原因是地方上吏政嚴苛,多有失職,故而派遣官員下各地巡視。

冬天,發生日蝕。未央宮發生地震。

【昆明池的魚:依然是非常不太平的一年,陳持弓這個故事已經顯示出都城管理的纰漏,整個帝國的行政體系已經出現了裂縫,所謂的中央集權,已經出現難以彌合的問題。

當然班固在五行志中又把這個故事傳奇化,和谶緯關聯在一起,認為陳持弓這樣一個女童的出現其實是天意的一種暗示,與國運息息相關。

也就是,為王莽篡漢埋下了伏筆。

要知道王氏外戚中,彼時王鳳剛剛上任大司馬掌權不久。】

竟甯四年,成帝廢除中書宦官制度,首次設置五位尚書員,分管不同的行政業務。

這一年,依然是在治理各地的河決問題。天象諸多異處。

【飛廉館的小僮:成帝對“秘書處”改制這件事,應當來說是他任下的一項重要政績,對宦官普羅大衆其實一直有種誤區,隻是侍奉在皇宮内廷的仆人。

其實在整個封建王朝曆代的宮闱當中,宦官中存在大量具有一定知識水平的人物,那麼尤其是在西漢這個時間,拔擢官員的途徑相對來說不夠系統和适當。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