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千秋歲引【明穿】 > 第23章 第 23 章

第23章 第 23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高拱和韓揖兩人對視一眼,皆從彼此眼中見到驚疑之色,這是皇上登基後第一道聖旨,按照成憲,應該是皇上下诏給内閣,内閣會根據皇帝意見負責起草或票拟,呈遞給皇帝檢閱之後,由皇帝做最後的修改和決定,一旦内容最終确定,皇帝再簽字并加蓋寶玺。

可是這道聖旨下達,内閣一無所知,高拱身為内閣首輔一絲風聲都沒聽到,還是在新皇剛剛登基的敏感時刻,這絕對不是一件小事。

因為聖旨下達給内閣,韓揖早就回避到另外一間内室,高拱鐵青着一張臉跪下接旨。

牙牌太監張宏展開一卷提花黃绫橫軸:

奉,天承運,皇帝诏,曰:從即日起,解除孟沖司禮監掌印太監職務,着馮保接任,并兼掌東廠。内閣知道。欽此。

高拱一聽到皇帝直接繞過内閣下達旨意,心中就止不住的惱火。明朝制度,内閣和六科對皇帝的诏令有複奏封駁權,所以這兩個衙門是位卑權大,内閣閣臣隻有五品,六科都給事中也隻有六品,但卻隐隐有淩駕于衆臣之上的地位。這從内閣和六科的值房地點上也能體現出來,别的衙門都在皇宮外辦公,隻有内閣和六科當值在午門内,過了午門向西穿歸極門是六科給事中的辦公地點六科廊,向東穿會極門則是内閣的辦公地點文淵閣。

高拱看中的也是這兩個衙門對皇帝的監察之權,但是有時候,皇帝不想要内閣和六科掣肘,則繞過監察之權,直接下達手谕到内閣,這稱為中旨。這道聖旨就是典型的中旨。

這才登基後第一天,皇帝下達的第一道聖旨就繞開了内閣自行其是,這無疑是一記耳光狠狠地扇到高拱臉上,同樣向外傳遞了一個非常不妙的政治信号。皇帝不信任内閣!否則為何第一道便是中旨?

更令人憂慮的是,小皇帝隻有十歲,這旨意必然不是皇帝的本意,那就是兩宮太後的意思了。婦道人家不知政事,偏聽偏信、易受小人蒙蔽,偏偏又秉持着大義名分,裹挾着小皇帝下達亂命,此例一開,此後可如何是好?!高拱越想越氣,跪在地上愣愣得出神,忘記了去接旨。

張宏見此,臉色十分不好看。目無尊上,高拱這是擺臉色給誰看?自己拿着聖旨,就是代表着皇上,他是對聖上不滿麼?

“高閣老,接旨吧!”這時也不稱呼‘高先生’了,一句高閣老,顯然這位牙牌大貂珰也是有脾氣的。

高拱也聽出了張宏話音中的不善,隻是高拱這時滿心火氣,已經不在意别人了。剛剛與韓揖讨論了馮保的事情,還未定論,分明屋漏偏逢連陰雨、船遲又遇打頭風,怕什麼來什麼。

高拱不情不願地接了聖旨,恨恨道:“不經鳳閣鸾台,何名為敕?”這句話出自唐朝宰相劉祎之之口,意思是‘不經過中書省和門下省的審議,怎麼能稱為敕令呢?’放在此刻,意思就是不經過内閣拟票,皇帝怎麼能擅自下達诏令呢?

“高閣老這話别對咱說,咱聽不得這個,咱就知道些宮府一體、和衷共濟的道理,高閣老學富五車,自然是比咱更懂道理的。旨意已傳到,告辭!”張宏說罷也不等高拱反應,看樣子高拱也不打算相送,自己轉身就走了。

此時韓揖才從内室中小心翼翼地踅出來,高拱本就怒氣未消,見韓揖這一臉諱莫如深的樣子,更覺氣悶:“什麼樣子,你的臣體風度呢?!”

韓揖知道高拱此時心情不好,自然不與他計較,顧自從旁邊的風爐上提起水來注入銅盆中,毛巾放入其中浸濕,絞了出來擰幹水分,遞給了高拱。

高拱随意接過來,擦了擦滿頭大汗,語氣和緩了不少:“以後不用做這等事兒,你是大臣,我何用你來伺候?剛剛中旨你也聽到了?”

“已經聽到了,元輔,馮保已成勢,不容小觑啊!”韓揖小聲道,“我還擔心另一件事情。今元輔與中貴人交惡,唯恐他人坐收漁翁之利啊!”

高拱猛然擡頭,眼光冷飕飕明亮亮地射向韓揖,“你是說?”

“元輔自然知道,何必我說得明白。軒轅皇帝創五運六氣,言一甲子一輪回。上一甲子是正德初年,司禮監劉瑾當權。内閣三頂柱分别是:河南人劉希賢(劉健)、浙江人謝于喬(謝遷)、湖廣人李賓之(李東陽)。再論當今,閹豎馮保掌印,元輔是河南人,高閣老是浙江人,張閣老是湖廣人,這豈不是巧之又巧!再看那湖廣人李賓之(李東陽)心機深沉、高才絕識,排首輔、卻次輔,交接宦官,裡通外達。元輔,豈可重蹈覆轍乎!”

真乃:陰陽命數似有無,也需氣運兩相扶。凡人不解風霜意,枉使苦心着意圖!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